頭皮疼耳朵疼是怎麼回事?
很多人出現了頭皮疼引發耳朵疼的現象, 那麼就要小心是中耳炎了, 中耳炎有急性和慢性的, 雖然是常見疾病, 但是危害很大, 耳鳴, 耳痛現象很明顯, 及時治療避免導致耳聾。
一、中耳炎的症狀
1、急性化膿性中耳炎
化膿性中耳炎即通常所說的害耳底。 它是由化膿性細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炎症, 其症狀主要是耳痛、流膿, 小兒有全身症狀比成人明顯, 可能的發熱、嘔吐等。 其後果是併發症, 嚴重的併發症有顱內併發症如腦膜炎、腦膿腫等, 其它併發症有顱外併發症如迷路炎、面神經麻痹等。
耳可能聽覺失靈。
2、慢性化膿性中耳炎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是指中耳粘膜、骨膜或深達骨質的慢性化膿性炎症。 本病在臨床上較為常見, 常以耳內間斷或持續性流膿、鼓膜穿孔、聽力下降為主要臨床表現, 嚴重時可引起顱內、顱外的併發症。
1、全身症狀:輕重不一。 可有畏寒、發熱、怠倦、食欲減退。 小兒全身症狀較重, 常伴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症狀。 鼓膜一旦穿孔, 體溫即逐漸下降, 全身症狀明顯減輕。
2、耳痛:耳深部疼痛, 逐漸加重。 如搏動性跳痛或刺痛, 可向同側頭部或牙齒放射, 吞咽及咳嗽時耳痛加重, 耳痛劇烈者夜不能眠, 煩燥不安。 鼓膜穿孔流膿後, 耳痛頓減。
3、耳流膿:是本病的主要症狀。 可為粘液、粘膿或純膿性。 非危險型流膿較稀薄, 無臭味。 危險型流膿雖不多, 但較稠, 多為純膿性, 並伴有異臭味。
4、聽力減退及耳鳴:開始感耳悶, 繼則聽力漸降, 伴耳鳴。 耳痛劇者, 耳聾可被忽略,
5、耳聾:輕重不一, 因多是單耳發病, 易被忽視。 此種耳聾, 多與病性的進展成正比, 即病變較重, 耳聾也加重。 一般為傳導性聾。
二、中耳炎中醫治療
1、風邪滯竅
【症狀】感冒之後自覺耳內脹悶或微痛, 耳鳴及聽力減退, 自聲增強, 鼓膜內陷, 色紅腫脹或見液平面。 伴發熱惡風, 鼻塞流涕等。
【治法】治宜疏風散邪, 行氣宣痞。
【方藥】銀翹散合通氣散:金銀花, 連翹, 桔梗, 薄荷, 淡竹葉, 荊芥, 淡豆豉, 牛蒡子, 蘆根, 川芎, 柴胡, 香附。 鼻塞重者加辛夷、蒼耳子, 耳脹閉甚者加藿香、菖蒲, 若鼓室內有積液者, 可加木通、澤瀉, 若為風寒雍遏肺經, 全身惡寒重, 發熱輕, 鼻塞, 流清涕, 耳內悶脹, 聽力下降;舌淡紅, 苔薄白, 脈浮數。 治宜宣肺散寒通竅。
2、痰濕聚耳
【症狀】耳內脹悶閉塞感較重, 聽力下降, 自聲增強, 搖頭時耳內有水響聲。 檢查見鼓膜有弧形水平線或鼓膜外凸。 全身多有頭重頭暈, 倦怠乏力, 口淡腹滿;舌淡苔膩, 脈濡或滑。
【治法】宜健脾升清, 利濕通竅。
【方藥】補中益氣湯合五苓散加減:黃芪, 黨參, 白術, 柴胡, 當歸, 陳皮, 辛夷, 茯苓, 澤瀉, 石菖蒲, 車前子, 葛根, 木通;水煎內服。
3、氣血瘀絡
【症狀】耳內有閉塞感, 聽力減退, 耳鳴漸起, 日久不愈。 鼓膜內陷明顯, 或有增厚, 鈣質沉著, 粘連萎縮;舌質暗紅, 脈澀。
【治法】治宜活血通絡, 聰耳開竅。
【方藥】補陽還五東加減:黃芪, 當歸, 川芎, 桃仁, 紅花, 全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