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預防

搞好衛生是預防手足口關鍵

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的兒童傳染病, 衛生部雖將其納入丙類傳染病管理, 但它並不可怕。 只要早發現、早治療, 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而搞好兒童個人、家庭和托幼機構的衛生是預防的關鍵。

手足口病主要通過人群間的密切接觸進行傳播。 唾液、皰疹液、糞便中的病毒可經手或借助被污染的毛巾、牙刷、口杯、玩具等, 經口傳播, 與患者同居一室最易被感染。 被病毒污染的水源, 也可經口感染, 並常造成傳播。 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 以飛沫形式, 經呼吸道可傳染新的易感者。

手足口病以5歲以下的嬰幼兒多見。

臨床上以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小水皰、潰瘍等表現為主, 口腔黏膜可見散在小皰疹或破潰成淺潰瘍, 主要發生在舌部、軟齶、牙齦和口唇。

掌蹠和指趾的背面及側緣, 有斑丘疹轉為水皰, 不易破潰。 皮疹數目不定, 幾個到數十個, 輕症無發熱及自覺症狀, 一般3~5天消退, 預後良好。 重症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炎等致命性併發症。 本病常與水痘, 丘疹性蕁麻疹、皰疹性咽峽炎、膿皰瘡等混淆, 應注意鑒別。

手足口病至今尚無特殊預防方法, 加強監測、提高監測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關鍵。

一是要做好疫情報告, 及時發現病人, 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治療。

二是托幼等單位要做好晨間體檢, 發現疑似病人及時隔離治療。

三是對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食具等應消毒處理。

四是搞好環境衛生、食品衛生和個人衛生, 預防病從口入。 五是要儘量少讓孩子到擁擠的公共場所, 減少感染機會。

在患病期間, 應加強患兒護理, 注意口腔衛生, 進食前後可用生理鹽水或溫開水漱口, 食物應以流質及半流質等無刺激性食品為宜。 手足皰疹部位避免摩擦、擠壓, 要勤剪指甲、勤洗手、避免不良洗滌液的刺激。 給予充足的營養及水分, 口服大青葉或板藍根等, 必要時靜脈滴注中藥針劑, 重症患兒給予丙種球蛋白。 有合併症的患兒應及時就診住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