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稱】大柴胡湯
【出 處】《傷寒論》
【組 成】(15克) (9克) 芍藥(9克) (9克) (15克) (9克) (4枚) (6克)
【功 用】和解少陽,
內瀉熱結。
【主 治】少陽陽明合病。
往來寒熱,
胸脅苦滿,
嘔不止,
鬱鬱微煩,
心下痞硬,
或心下滿痛,
大便不解或協熱下利,
舌苔黃,
脈弦數有力。
(本方常用於急性胰腺炎、急性膽囊炎、膽石症、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屬少陽陽明合病者。
)
【用 法】水煎2次,
去渣,
再煎,
分兩次溫服。
【禁 忌】斟酌。
【方 解】
本方系小柴胡湯去人參、甘草,
加大黃、枳實、芍藥而成,
亦是小柴胡湯與小承氣湯兩方加減合成,
是和解為主與瀉下並用的方劑。
小柴胡湯為治傷寒少陽病的主方,
因兼陽明腑實,
故去補益胃氣之人參、甘草,
加大黃、枳實、芍藥以治療陽明熱結之證。
因此,
本方主治少陽陽明合病,
仍以少陽為主。
症見往來寒熱、胸脅苦滿,
表明病變部位仍未離少陽;嘔不止與鬱鬱微煩,
則較小柴胡湯證之心煩喜嘔為重,
再與心下痞硬或滿痛、便秘或下利、舌苔黃、脈弦數有力等合參,
說明病邪已進入陽明,
有化熱成實的熱結之象。
在治法上,
病在少陽,
本當禁用下法,
但與陽明腑實並見的情況下,
就必須表裡兼顧。
《醫方集解》說:“少陽固不可下,
然兼陽明腑實則當下。
”方中重用柴胡為君藥,
配臣藥黃芩和解清熱,
以除少陽之邪;輕用大黃配枳實以內瀉陽明熱結,
行氣消痞,
亦為臣藥。
芍藥柔肝緩急止痛,
與大黃相配可治腹中實痛,
與枳實相伍可以理氣和血,
以除心下滿痛;半夏和胃降逆,
配伍大量生薑,
以治嘔逆不止,
共為佐藥。
大棗與生薑相配,
能和營衛而行津液,
並調和脾胃,
功兼佐使。
總之,
本方既不悖于少陽禁下的原則,
又可和解少陽,
內瀉熱結,
使少陽與陽明合病得以雙解,
可謂一舉兩得。
正如《醫宗金鑒·刪補名醫方論》所說:“斯方也,
柴胡得生薑之倍,
解半表之功捷;枳芍得大黃之少,
攻半裡之效徐,
雖雲下之,
亦下中之和劑也。
”然較小柴胡湯專于和解少陽一經者力量為大,
名曰“大柴胡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