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膜蕨羹瓣芹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Mó Jué Nánɡ Bàn Qín

【別名】細沙毛

【來源】

藥材基源:為傘形科植物膜蕨羹瓣芹的帶根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ternopetalum trichomanifolium (Franch.)Hand.Mazz.[Carum trichomanifolium Franch.;Pimpinetla trichomanifolia (Franch.) Diels;Cryptotaeniopsistrichumanifolia(Franch.) Wolff]

採收和儲藏:夏季採收, 洗淨,

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 高約40cm。 有根莖;莖1-3, 有條紋。 葉幾乎全部基生, 葉柄長5-8cm, 基部有寬膜質葉鞘;葉片菱形, 近於三出式的三至四回羽狀分裂, 一回裂片有柄, 末回裂片狹窄。 複傘形花序;無總苞片;小總苞片2-4, 大小不等;小傘形花序有花2-4, 花柄不等長;萼齒鑽形, 大小不等;花瓣白色, 不等長, 有內折的小舌片;花柱直立。 果實狹長卵形, 僅1個心皮發育, 每棱槽內油管1-3。 花、果期3-5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680-2400m的林下、溝邊及陰濕的岩石上。

資源分佈:分佈於江西、湖南、廣西、四川、雲南等地。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祛風除濕;活血止血。 主咳嗽;頭痛;胃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外傷出血;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3-9g。 外用:適量, 研末撒;或鮮品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