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龍膽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

出自1.《本經》。

2.《本草圖經》:龍膽, 宿根黃白色, 下抽根十餘本, 類牛膝。 直上生苗, 高尺餘。 四月生葉, 似柳葉而細。 莖如小竹枝。 七月開花如牽牛花, 花作鈴鐸形, 青碧色。 冬後結子。 苗便枯。 二月、八月、十一月、十二月采根陰乾。 浙中又有山龍膽草, 味苦澀, 取根細銼, 取生薑自然汁浸一宿去其性, 焙於, 搗, 水煎一錢匕, 溫服之, 治四肢疼痛。 采無時候, 葉經霜雪不雕, 此同類而別種也。

【拼音名】Lónɡ Dǎn

【別名】陵遊、草龍膽、龍膽草、苦龍膽草、地膽草、膽草、山龍膽、四葉膽、水龍膽

【來源】

藥材基源:為龍膽科植物龍膽、條葉龍膽、三花龍膽和滇龍膽的根和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Gentiana scabra Bunge2.Gentiana manshurica Kitag.3.Gentiana TCMLIBiflora Pall.4.Gentiana rigescens Franch.ex Hemsl.[G.Rigescens Franch.ex Hemsl.var.Stictantha Marq.」

採收和儲藏:春、秋季採挖, 以秋季10月中、下旬採挖品質較好, 選大的除去莖葉, 洗淨, 乾燥。 小的可做種根用。

【原形態】

1 .多年生草本, 高30-60cm。 根莖短, 其上叢生多數細長的根, 長可達30cm。 花莖單生, 不分枝。 葉對生;無柄;下部葉成鱗片狀, 基部合生, 長5-10mm, 中部和上部葉近革質, 葉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 長2.5-7cm, 寬0.7-3cm, 先端急尖或長漸尖, 基部心形或圓形, 表面暗綠色, 下面色淡, 邊緣外卷, 粗糙;葉脈3-5條。 花多數, 簇生枝頂和葉腋, 無花梗;每花下具2個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苞片, 長2-2.5cm;花萼鐘形, 長2.5-3cm, 先端5裂, 常外反或開展, 不整齊;花冠筒狀鐘形, 藍紫色, 長4-5.5cm, 有時喉部具多數黃綠色斑點, 花冠先端5裂, 裂片卵形, 褶三角形;雄蕊5, 著生於花筒中部,

花絲基部寬;子房狹橢圓形或披外形, 長1-1.4cm, 子房柄長約1cm, 花柱短, 柱頭2裂。 蒴果內藏, 長圓形, 有柄。 種子多數, 褐色, 有光澤, 具網紋, 兩端具寬翅。 花期8-9月, 果期9-10月。

2.本種與龍膽不同點在於:葉厚, 近革質, 無柄, 上部葉線狀披針形至線形, 基部鈍, 邊緣微外卷。 花1-2朵;花萼裂片線狀披針形, 長於或等長於萼筒;花冠裂片先端漸尖。

3.本種與上2種不同點在於:中上部葉近革質, 線狀披針形至線形, 基部圓形。 花3朵, 稀5朵;花萼裂片狹三角形, 短於萼筒;花冠裂片先端鈍圓。

4.與前3種不同點在幹:無蓮座葉叢, 莖生葉多對, 二型, 下部葉2-4對, 鱗片狀, 中上部葉片卵狀長圓形、倒卵形或卵形, 基部楔形, 邊緣略外卷。 花多數, 簇生枝頂呈頭狀, 稀腋生, 被包圍於最上部苞葉狀的葉叢中;萼裂片不整齊,

2枚大, 倒卵狀長圓形, 基部狹縮成爪;雄蕊著生於冠筒下部。 種子黃褐色。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1.生於海拔200-1700m的山坡草地、路邊、河灘灌叢中以及林下草甸。

2.生於海拔110-1100m的山坡草地或潮濕地區。

3.生於海拔440-950m的草地、林間空地、灌叢中。

4.生於海拔1100-3000m的山坡草地灌叢中、林下及山谷。

資源分佈:1.分佈于東北及內蒙古、河北、陝西、新疆、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2.分佈于東北及河北、山西、陝西、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3.分佈于東北及內蒙古、河北。

4.分佈於湖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

【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涼爽氣候, 對土壤要求不嚴, 但以輕粘土反腐殖質土為宜。 不宜在高燥和陽光直射強烈的地區栽培。

栽培技術 用分根、種子繁殖, 生產上多用分根繁殖。 春、秋兩季均可進行, 但以秋季為好。 8~9月選發育旺盛的植株旁所生的子根為種根, 按株距15cm栽植, 覆土將根莖基部埋上, 稍鎮壓。 如春季栽種, 宜3~4月進行, 每1hm2需種根約15萬株。

田間管理 生長期進行中耕除草、施肥等管理。

病蟲害防治 病害有斑枯病, 可噴50%退菌特1000倍液, 或1:1:100波爾多液防治。 亦可在發病前半月左右用70%甲基托市津600倍液預防, 每隔半月1次, 連續噴6次。 還有白絹病、根腐病等為害。 蟲害有蚜蟲等為害。

【毒性】龍膽鹼小鼠灌胃的LD50為460mg/kg, 皮下注射大於500mg/kg, 靜脈注射為250-300mg/kg。 另有報導龍膽鹼小鼠灌胃LD50為1.3g/kg。

【炮製】採挖後, 除去莖葉, 洗淨, 曬乾。

【性味】苦;性寒

【歸經】肝;膽經

【功能主治】清熱燥濕;瀉肝定驚。

主濕熱黃疸;小便淋痛;陰腫陰癢;濕熱帶下;肝膽實火之頭脹頭痛;目赤腫痛;耳聾耳腫;脅痛口苦;熱病驚風抽搐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3-6g;或入丸、散。 外用:適量, 煎水洗;或研末調搽。

【注意】脾胃虛弱作泄及無濕熱實火者忌服, 勿空腹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