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健康

心肌梗死吃什麼好

最近幾年的統計分析可以得出, 心肌梗死的發病率每年都會保持一個居高不下的指數, 這是因為在日常飲食過程中不加以注意所導致的。 約半數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在起病前1~2天或1~2周有前驅症狀, 最常見的是原有的心絞痛加重, 發作時間延長, 或對硝酸甘油效果變差;或繼往無心絞痛者, 突然出現長時間心絞痛。

患者多發生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狹窄基礎上, 由於某些誘因致使冠狀動脈粥樣斑塊破裂, 血中的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塊表面聚集, 形成血塊(血栓), 突然阻塞冠狀動脈管腔, 導致心肌缺血壞死;

(1)急性期:起病後1~3天, 以流質飲食為主, 可予少量菜水、去油過濾肉湯、紅棗泥湯、米湯、稀粥、果汁、藕粉、口服補液等。 凡脹氣、刺激溶液不宜吃, 如豆漿、牛奶、濃茶、咖啡等。 食物中的鈉、鉀、鎂, 必須加以注意。 但由於急性心肌梗塞發作後, 小便中常見鈉的丟失,

故若過分限制鈉鹽, 也可誘發休克。

(2)緩解期:發病4天~4周內。 隨著病情好轉, 可逐步改為半流食, 但仍應少量多餐。 急性後期總熱能可增加至4200~5040千焦(1000~1200千卡)。 膳食宜清淡、富有營養且易消化。 允許進食粥、麥片、淡奶、瘦肉、魚類、家禽、蔬菜和水果。 食物不宜過熱、過冷, 並應少吃多餐, 經常保持胃腸通暢, 以防止大便過分用力。

3~4周後, 隨著病人逐漸恢復活動, 飲食也可適當放鬆, 但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入仍應控制, 對伴有高血壓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仍應限鈉。 肥胖者應減食。 飽餐(特別是進食多量脂肪時)應當避免, 因它可引起心肌梗塞再發作, 這可能與餐後血脂增高, 血液粘度增高引起局部血流緩慢, 血小板易於凝集而致血栓形成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