禿鷲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始載於《中國藥用動物志》。
【拼音名】Tū Jiù
【英文名】bald Vulture
【別名】狗頭鷲、座山雕
【來源】
藥材基源:為鷹科動物禿鷲的肉或骨骼。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egypius monachus (Linnaeus)
採收和儲藏:捕獲後, 剖腹除去內臟和羽毛, 肉入藥。
【原形態】禿鷲, 大型猛禽。 通體大都烏褐色。 頭被以烏褐色絨羽;頸裸部分呈鉛藍色, 皺領淡褐近白。 背、肩、腰、尾上覆羽均暗褐;翼上覆羽以及次級和三級飛羽也均暗褐色, 初級飛羽黑褐色;尾羽暗褐色, 羽軸黑褐色;胸前密被以毛狀絨羽, 兩側各有一明顯的一束蓬鬆的矛狀羽。 胸腹各羽微具較淡色縱紋;肛周和尾下覆羽褐白色;覆腿羽黑褐色。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多棲息於海拔2000m以上的高山草原和山麓一帶。 單獨或4-5只一起取食獸類屍體。 在松樹上營巢, 每產1-2卵。
資源分佈:分佈于甘肅、青海、西藏等地。 也見於黑龍江、吉林、遼寧、江蘇、浙江及福建等地。
【化學成份】肉含蛋白質(protein), 肽類(peptides), 氨基酸(amino acid), 脂類(lipid)等。
【性味】味酸;鹹;性平
【歸經】入肺;腎二經
【功能主治】滋補養陰;消癭散結。 主肺結核;甲狀腺腫大;眼花目眩
【用法用量】內服:肉:燉熟食用, 100-200g。 骨:燒存性研末, 10-15g。
【各家論述】《中國藥用動物志》:有滋補養陰的功效。 主治肺結核。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