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解讀 職場白領“年會恐懼癥”
六成職場白領患上年會恐懼癥
年會本是企業的組織行為, 早些年就是“吃飯、抽獎、發獎金”。 現如今, 年會也“與時俱進”, 被賦予了更多的內涵,
據《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調查顯示, 66.4%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患上了“年會恐懼癥”, 其中18.1%的人有“非常嚴重”的“年會恐懼癥”, 48.3%的人“比較輕微”。 有25.0%的人會因為要表演節目而感到焦慮。
這樣的年會恐懼癥, 實際上與更大程度上的社會焦慮相通。 中年職工奔波在單位和家庭之間, 為孩子上學、老人就醫發愁, 青年白領汲汲于首付、月供, 大學生找工作“壓力山大”, 甚至孩子們也要拖著行李箱般的書包開始“起跑線的競爭”……轉型期高昂的生活成本,
職場老將:年會比上班還累
工作已經夠忙碌了, 卻還要為了年會彩排至深夜;物價已經夠貴了,
身處這個創意為王的年代, 唱歌、跳舞早已成了年會節目的“大路貨”。 在很多人看來, 借助年會這個舞臺, 用求新求變、與眾不同的節目, 可以給自己的職場表現加分不少, 年會成為職場表現的一部分,
職場新人:年會是職場的一道考題
盡管有各種各樣的抱怨, 但很多人仍不想放棄年會這個展示自己的舞臺。 尤其對職場新人來說, 這是讓領導和同事們認識自己的大好機會。
“要在年會上表現自己。 ”幾乎所有職場新人都有這樣的想法, 但這也使年會成為一種負擔, 變成了他們“不能承受之重”。 從事公關工作的張小姐認為, 用年會打造自己在公司的知名度是非常需要的, “這其實和打造品牌沒有什么兩樣,
年會:壓力還是機會
年會本是公司的組織行為, 早些年就是“吃飯、抽獎、發獎金”的代名詞。 隨著這個時髦概念的深入, 除了款待員工外,年會也是一場旨在推介企業文化,提升凝聚力的聚會。說白了,年會是場雙贏戰,公司和員工“各懷鬼胎”卻各得其所。公司一方會借機做個回顧,來個展望,以求能“寓教于樂”,聚集士氣并增強團隊力量;而普通員工,亦可以一年一度地借機展示自我、整蠱上司并收獲各種“意外”獎品,最不濟也是“陽光普照獎”。
年會不僅是一個展現企業文化的最佳機會,還能提升企業內部的凝聚力。年終歲末,各個單位在人事方面都會有相應變動,有期望加薪的未給加薪,有期望升遷的未獲升遷,也有關系好的同事被裁員,心里感到難過的,勞資關系相對緊張,人心也容易動搖。舉辦一場盛大難忘的年會,不僅可以讓員工看到單位的實力,對未來的工作充滿信心,還可以通過網絡視頻和口碑相傳,引起社會更多的關注。此外,很多大型企業各地都有分支機構,員工彼此間也不太熟悉,通過年會節目彩排,可以增強員工間,乃至部門間的溝通,更有利于團隊建設。
調整心態 克服“年會焦慮”
所謂年會,百度百科給出的解釋是,企業和組織一年一度不可缺少的“家庭盛會”。為什么這樣一個本該充滿溫馨團圓氣氛的“節日”,卻漸漸成了很多白領的“雞肋”甚至負擔呢?
在一些人看來,年會不同于一般的朋友聚會,它是員工表演給老板看的,直接關乎領導對自己的印象,這就給策劃與表演帶來壓力。可在另一些員工看來,年會只是單位每年的“家庭聚會”,大家吃喝笑鬧、聯絡感情、放松身心。事實上,后者的看法才是明智的。幾乎不會有領導因為員工在年會上的表現而對他們產生偏見,更不會據此評價一個員工的好壞。大家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沒必要將簡單的事情復雜化,徒增困擾。
從單位領導角度看,員工的“年會焦慮”也體現出管理上存在的問題。員工重視年會,這樣的集體認同感、個人榮譽感值得贊賞。但如果年會變成了“負擔”,是不是也意味著這樣的問題:上升通道是不是不夠、激勵機制是不是不足,所以才讓年會成為比拼的戰場?是不是應該在工作中給員工更多的機會與更大的舞臺,進一步激發他們的潛能?認識到這些問題,也才能讓“年會焦慮”轉化成一個單位發展的正面能量。
更重要的是,無論是浮躁還是焦慮,心態問題,都是現實問題。只有抓住了現實的癥結,才能真正理順社會心態。
除了款待員工外,年會也是一場旨在推介企業文化,提升凝聚力的聚會。說白了,年會是場雙贏戰,公司和員工“各懷鬼胎”卻各得其所。公司一方會借機做個回顧,來個展望,以求能“寓教于樂”,聚集士氣并增強團隊力量;而普通員工,亦可以一年一度地借機展示自我、整蠱上司并收獲各種“意外”獎品,最不濟也是“陽光普照獎”。年會不僅是一個展現企業文化的最佳機會,還能提升企業內部的凝聚力。年終歲末,各個單位在人事方面都會有相應變動,有期望加薪的未給加薪,有期望升遷的未獲升遷,也有關系好的同事被裁員,心里感到難過的,勞資關系相對緊張,人心也容易動搖。舉辦一場盛大難忘的年會,不僅可以讓員工看到單位的實力,對未來的工作充滿信心,還可以通過網絡視頻和口碑相傳,引起社會更多的關注。此外,很多大型企業各地都有分支機構,員工彼此間也不太熟悉,通過年會節目彩排,可以增強員工間,乃至部門間的溝通,更有利于團隊建設。
調整心態 克服“年會焦慮”
所謂年會,百度百科給出的解釋是,企業和組織一年一度不可缺少的“家庭盛會”。為什么這樣一個本該充滿溫馨團圓氣氛的“節日”,卻漸漸成了很多白領的“雞肋”甚至負擔呢?
在一些人看來,年會不同于一般的朋友聚會,它是員工表演給老板看的,直接關乎領導對自己的印象,這就給策劃與表演帶來壓力。可在另一些員工看來,年會只是單位每年的“家庭聚會”,大家吃喝笑鬧、聯絡感情、放松身心。事實上,后者的看法才是明智的。幾乎不會有領導因為員工在年會上的表現而對他們產生偏見,更不會據此評價一個員工的好壞。大家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沒必要將簡單的事情復雜化,徒增困擾。
從單位領導角度看,員工的“年會焦慮”也體現出管理上存在的問題。員工重視年會,這樣的集體認同感、個人榮譽感值得贊賞。但如果年會變成了“負擔”,是不是也意味著這樣的問題:上升通道是不是不夠、激勵機制是不是不足,所以才讓年會成為比拼的戰場?是不是應該在工作中給員工更多的機會與更大的舞臺,進一步激發他們的潛能?認識到這些問題,也才能讓“年會焦慮”轉化成一個單位發展的正面能量。
更重要的是,無論是浮躁還是焦慮,心態問題,都是現實問題。只有抓住了現實的癥結,才能真正理順社會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