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火盛,少吃黏
中醫說:“百病皆由痰作祟”。 在中醫裡, 痰是邪物, 對我們人體百害而無一利。 它是人體水液代謝障礙所形成的病理產物, 其性質黏稠, 與肺、脾、腎密切相關, 可分為有形之痰和無形之痰, 有形之痰即日常可見、有形的痰液、痰核;無形之痰即看不見、摸不著的病理物質, 如引起癡呆、癲狂的東西。
“痰”性黏稠, “火”屬熱, 可動可聚, 因此, 痰火可以流動或停滯在身體的任何地方, 內到五臟六腑, 外到四肢皮膚。 痰火停留在不同部位, 便會形成不同的症狀, 比如停留在面部, 皮膚就會暗沉發黃、有粉刺、痤瘡等;停留在五臟六腑及相關經絡時,
過於黏膩的食物會阻礙脾胃對食物的吸收和運輸能力, 進而生出“痰”來在人體作祟, “痰”瘀積久了便生為“痰火”, 對本身就是痰火體質的人來說便是雪上加霜。 因此, 有上述症狀的人更要少吃黏膩的食物, 如肥肉、動物油、湯圓、糯米糍、粽子、糍粑、啤酒、白酒等。
即使是健康人, 日常吃這些黏膩食物時, 也建議與一些可促進消化及排泄的食物同食, 萬一出現不適感, 如腹部脹痛、噁心欲嘔、反酸噯氣等, 可按揉中脘穴、按壓足三裡、大陵穴或適當掐按四縫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