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術後傷口怎樣護理?這些常識一定要懂得

很多疾病都要通過手術來治療, 絕大部分的手術都會留下傷口, 所以手術後的傷口護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這也是疾病治療的重要部分, 下面這些術後傷口的護理方法每個人都應該瞭解。

一、保持傷口乾燥

護理傷口最重要的原則就是「保持乾燥」。

在傷口上覆蓋敷料、定期更換被血浸濕的敷料、叮囑病人傷口不要碰水, 都是為了保持乾燥。 因為細菌等微生物的生長需要水分, 保持傷口乾燥可以有效預防感染。

「敷料」是指覆蓋在傷口上的紗布、敷貼等物, 主要用於保護傷口、保持乾燥、止血、防止感染。

二、嚴密觀察有無出血

甲狀腺手術的傷口在頸部, 一旦出血形成血腫, 很容易壓迫氣管, 引起窒息和死亡。 所以, 術後應該嚴密觀察有無出血。

這不僅是醫生的職責, 也是陪護家屬的重要任務。 如果病人感覺氣悶、呼吸困難, 應該及時通知護士和醫生。

為了防止傷口形成血腫, 手術中一般會放置乳膠片引流淤血。 一般在術後1~2天, 出血就會基本止住, 便可拔除引流條。

即使放置了引流條, 也不能麻痹大意。 術後醫生還是會準備好拆線用具, 一旦病人有呼吸困難、窒息等異常情況, 可以及時拆除縫線, 解除血腫壓迫。

三、止痛藥可以用

手術當天, 麻醉過後, 傷口疼痛程度最重。 疼痛雖然不直接影響傷口癒合, 但會干擾病人的睡眠和食欲, 影響病情康復。

醫學的目的應該是緩解、而不是加重病人的痛苦。 術後病人如果疼痛明顯, 不要強行忍著, 可以告知醫生,

酌情使用止痛藥。

四、關注體溫變化

手術後, 一般都有輕度發熱。 這是手術時受損傷組織被身體吸收的正常反應。 5天以後體溫就會趨於正常。

如果手術5天后體溫仍有升高, 並伴有傷口紅腫發燙、疼痛加重, 要警惕傷口感染化膿。

不過, 手術後兩三天, 傷口一般都會有些水腫, 縫線的針眼也會稍有發紅。 這是正常現象, 要與感染相區別。

五、配合醫生, 正確地換藥

換藥主要是醫生的工作, 但也需要病人和家屬的理解、配合。

1.避免人為污染傷口

有的病人和家屬, 為了看看傷口多大、縫了幾針, 會自行揭開傷口上的敷料, 這就會造成傷口的污染;還有的家屬喜歡在醫生換藥的時候, 湊到跟前圍觀, 這樣也容易造成傷口污染。

2.一般的傷口不需「特殊上藥」

常有病人要求醫生給傷口「上藥」。 他們認為, 手術以後在傷口上塗抹或者噴撒一些特殊的藥物, 可以幫助傷口儘快長好。

其實, 醫生說的「換藥」就是消消毒、更換一下敷料, 並不需要額外使用其他藥物。 只有在傷口感染或有肉芽創面的時候, 醫生才會根據病情需要, 使用「洗必泰」溶液、高滲鹽水、「生肌散」或凡士林紗布等做特殊處理。

3.換藥的次數不是越多越好

換藥次數應該根據傷口滲出、生長情況而定, 並不是越頻繁越好。 敷料上有較多的滲血時, 需要及時換藥, 以保持乾燥、防止感染。

過勤的換藥, 不但沒有好處, 反而會成為不良刺激, 不利於、甚至抑制傷口的癒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