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睡不著怎么辦?睡眠障礙是心理障礙的一種

今天是“世界睡眠日”。 今年世界睡眠日的中國主題為“健康睡眠, 平安出行”。 睡眠與健康息息相關, 人一生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 睡眠是機體復原、整合和鞏固記憶的重要環節。 只有擁有良好的睡眠才能使自己盡快恢復精力, 可是我們總能聽到周圍的人抱怨, “昨晚又失眠了”、“昨夜沒睡好, 總是做夢”、“吃了兩天安眠藥不敢吃了, 感覺自己記憶力下降了”……更有一部分人長期受失眠困擾。 我們專門請專家幫大家解讀有關失眠問題, 那些靠吃安眠藥入睡的人應該注意什么?

隱藏在睡眠障礙后的

秘密病例報告

26歲的張先生失眠已經六年多了, 他自從到日本留學起開始失眠, 一開始比較輕, 一月有一兩天入睡困難。 后來緩慢加重, 第三年, 一周有兩三天入睡困難, 伴有夢多, 白天沒有精神, 上課注意力不集中, 記憶力減退, 到校醫院就診, 服用唑吡坦, 療效開始好, 半年后療效減退, 曾更換過佐匹克隆、艾司唑侖、阿普唑侖等治療。 療效逐漸減弱,回國治療。 回國后患者不愿意找工作, 也不找朋友, 整天上網玩游戲, 害怕睡覺, 情緒低落。 經心理測試, 患者明顯的焦慮抑郁, 動力不足。 予以抗抑郁治療輔助氯硝西泮治療, 兩周后患者睡眠明顯好轉, 四周后逐步停氯硝西泮, 僅用抗抑郁藥。 患者睡眠良好, 學習動力逐步恢復。 半年后患者回到日本繼續留學,

定期E-Mail聯系兩年, 患者目前維持治療, 能正常學習交友。

睡眠障礙是心理障礙的一種

睡眠障礙往往是內科、中醫科以及心理衛生專業醫生、精神科醫生們常常碰見的問題。 據報道, 西方發達國家每3-5人中會有一人患失眠, 女性患失眠者多, 而老人也比年輕人失眠多一些, 城市居民患失眠者遠遠高于農村人群。 情緒過敏, 心態不穩定者發生失眠的概率比其他人高幾倍。

失眠的表現也多樣化, 有的入睡困難, 有的早醒, 有的睡不安穩, 醒得多, 有的人多夢, 有的人睡得淺, 或者有人沒有睡眠感, 有的病人以上表現都有。

睡眠障礙包括睡眠量的異常和睡眠中行為異常

睡眠量的異常可包括兩類:一類是睡眠量過度增多,

如因各種腦病、內分泌障礙、代謝異常引起的嗜睡狀態或昏睡, 以及因腦病變所引起的發作性睡病, 這種睡病表現為經常出現短時間(一般不到15分鐘)不可抗拒性的睡眠發作, 往往伴有摔倒、睡眠癱瘓和入睡前幻覺等癥狀。

另一類是睡眠量不足的失眠, 整夜睡眠時間少于5小時, 表現為入睡困難、淺睡、易醒或早醒等。 失眠可由外界環境因素(室內光線過強、周圍過多噪音、值夜班、坐車船﹑剛到陌生的地方)、軀體因素(疼痛、瘙癢、劇烈咳嗽、睡前飲濃茶或咖啡、夜尿頻繁或腹瀉等)或心理因素(焦慮、恐懼、過度思念或興奮)引起。 一些疾病也常伴有失眠, 如焦慮、抑郁癥等。

睡眠中的行為異常指在睡眠中出現一些異常行為﹐如夢游癥﹑夢囈(說夢話)﹑夜驚(在睡眠中突然騷動﹑驚叫﹑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全身出汗﹑定向錯亂或出現幻覺)﹑夢魘(做噩夢)﹑磨牙﹑不自主笑﹑肌肉或肢體不自主跳動等。

這些發作性異常行為不是出現在整夜睡眠中﹐而多是發生在一定的睡眠時期。 例如﹐夢游和夜驚﹐多發生在正相睡眠的后期﹔而夢囈則多見于正相睡眠的中期﹐甚至是前期﹔磨牙﹑不自主笑﹑肌肉或肢體跳動等多見于正相睡眠的前期﹔夢魘多在異相睡眠期出現。

睡眠障礙分輕度、中度、重度

輕度:偶發, 對生活質量影響小;中度:失眠頻發, 影響生活質量, 伴有一定癥狀(易怒、焦慮、疲乏等);重度:幾乎每晚失眠, 明顯影響工作生活質量, 臨床癥狀突出, 常伴有抑郁焦慮,

甚至出現精神癥狀。

睡眠障礙一般采取心理治療, 生物反饋療法與藥物治療相配合的方法可改善﹐但由其他疾病引起者﹐則有賴于消除病因。 伴有焦慮抑郁者, 積極抗焦慮抑郁治療。

文/王會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