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冷杉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Chòu Lěnɡ Shān
【別名】臭松
【來源】
藥材基源:為松科植物臭冷杉的葉、樹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bies nehrolepis (Trautv.)Maxim.[A.sibirica Ledeb.bar.nephrolepis Trautv.]
採收和儲藏:春、夏、秋季采葉, 根皮全年可採挖,
【原形態】常綠喬木, 高達30m, 胸圍50cm左右。 幼時樹皮灰白色, 平滑, 常具明顯的橫向瘤狀皮孔, 老皮淺縱裂, 呈塊狀;枝條斜上伸長或開展, 一年生枝黃褐色或淡灰褐色, 密生淡褐色短柔毛。 冬芽圓球形, 有樹脂。 葉條形, 扁平, 直或彎鐮狀, 長1-3cm, 寬約1.5mm, 先端凹, 成2叉狀, 果枝上葉先端鈍尖, 上面綠色, 下面有2條白色氣孔帶, 橫切面有2個中生樹脂道。 雌雄同株;雄球花圓筒形, 長約lcm, 多個叢生二年枝上;雌球花為細長圓柱形, 紫紅色, 數個生於二年枝上, 長4.5cm。 毬果圓筒形或長卵形, 長4.5-9.5cm, 徑2-3cm, 熟時紫黑色, 熟時果鱗與種子同時脫落, 果鱗腎形, 長約1.2cm, 寬1.8cm, 下側各為2個裂片;苞鱗倒卵形, 先端有細長尖, 果鱗不伸出或微伸出, 先端凹處有急尖頭。 種子倒卵狀三角形,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300-2100m針闊葉混交林中。
資源分佈:分佈于東北及河北、山西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 樹皮外表面灰色, 淺裂或近平滑, 內面淡黃白色。 葉條形, 長1.5-2.5cm, 寬約1.5mm, 先端凹缺或微裂, 稀鈍尖, 上面中脈凹下, 無氣孔線, 但果枝的葉近先端有2-4條氣孔線, 下麵氣孔帶白色。 樹皮氣微, 味稍苦澀。 葉氣微, 味淡。
【化學成份】針葉含木脂素糖甙, 乙醯苯類化合物, 葉中揮發油含23種成分, 含量較高的有乙酸龍腦酯(bornyl ac-etate), 樟烯(camphene), 檸檬烯(limonene), 龍腦(borneol), α-甜沒藥萜醇(α-bisabolol)。 又含黃酮及其甙類化合物:山奈酚(kaempferol), 槲皮素(quercetin), 山奈酚-3-葡萄糖甙(kaempfe-rol-3-glucoside), 異鼠李素-3-葡萄糖甙(isorhamnetin-3-glucco-side), 槲皮素-3-葡萄糖甙(quercetin-3-glucoside), 臭冷杉甙(abi-etin)。 樹皮含槲皮素, 二氫槲皮素(dihydroquercetin), 山奈酚。
【藥理作用】
1.中樞抑制作用 1.1.鎮靜和抗驚厥作用臭冷杉精油1.70ml/kg、0.85ml/kg, 0.425ml/kg分別給小鼠灌胃, 均能顯著減少小鼠自發活動, 非常顯著地增加戊巴比妥鈉的睡眠時間及其閾下劑量的睡眠率, 鎮靜作用部位在腦幹;對戊四氮引起的驚厥及電驚厥有明顯的對抗作用, 但對咖啡因、士的寧引起的小鼠驚厥無明顯影響。
1.2.鎮痛和解熱作用精油1.70ml/kg、0.85ml/kg灌胃能顯著增加小鼠對熱刺激的痛閾, 減少醋酸引起的小鼠扭體反應;精油對角叉菜膠及酵母混懸液引起的大鼠發熱有非常顯著的抑制作用,
2.鎮咳、祛痰和平喘作用 臭冷杉精油1.7ml/kg、0.85ml/kg/天灌胃, 連續4天, 對氨氣刺激呼吸道粘膜引起小鼠咳嗽有顯著抑制作用;酚紅排泌法試驗, 精油可使氣管分泌的液體量增多, 使痰變稀, 有顯著的祛痰作用;能明顯增加家鴿氣管纖毛運動;對乙醯膽鹼和磷酸組胺引起豚鼠哮喘有顯著的抑制作用。
3.抗炎作用 臭冷杉精油1.04ml/kg、0.52ml/kg灌胃對各種致炎劑[角叉菜膠、蛋清、組胺、5-羥色胺(5-HT)、前列腺素E1(PGE1)、制黴菌素]引起大鼠足腫脹均有明顯抑制作用, 對角叉菜膠引起的足腫脹1.04ml/kg清油同80mg/kg布洛芬相當, 且有明顯的量效關係, 0.85ml/kg對巴豆油氣囊腫滲出物和肉芽腫組織增生分別抑制85.9%和30%, 對角叉菜膠引起胸膜炎胸腔滲出液內白細胞總數。
4.抗氧化作用:臭冷杉精油可顯著減少小鼠肝組織中脂質過氧化物丙二醛含量, 提高小鼠肝組織中超氧化氫酶及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
5.毒性:臭冷杉精油給小鼠灌胃的半數致死量為8.4965±1.5419ml/kg, 灌胃給藥後, 小鼠活動明顯減少, 呼吸慢而深, 最後因呼吸深度抑制而死。
【功能主治】祛濕止痛。 主腰腿疼痛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 煎湯熏洗。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