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吃飯雖事小 教育差距大

因為文化的差異, 中美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差異, 兩者的比較也從未停止。 我們常常疑惑:究竟是什么剝奪了孩子的獨立思維?現在我們就從吃飯這件小事上著手, 也許你會從中找到問題的答案。

首先, 我們來看下中國家長怎么進行吃飯教育。

1.逼著孩子吃

中國家長非常看重孩子吃了多少飯, 總是想方設法讓孩子多吃點, 甚至威逼利誘。 而且中國自古有一個傳統, 父母喜歡喂孩子吃飯, 在孩子幼時會先將食物嚼碎, 再放進孩子嘴里;待孩子大一些, 會用勺子慢慢喂, 然后用筷子喂。 長輩端著碗追著孩子喂飯, 應該是中國最常見的場景之一。

2.千辛萬苦為孩子準備飯菜

直到現在, 大部分的父母無論工作有多繁忙, 都會擠時間趕回家給孩子做頓飯, 就怕孩子吃不飽。 自己吃得好不好沒關系, 只要孩子吃得好, 父母就知足。 如果孩子哪天胃口好, 多吃一塊肉,

父母心里別提多高興。

再看看美國家長怎么進行吃飯教育。


1.不逼孩子吃飯

美國孩子也關注孩子的飲食, 但是從來不會逼著孩子吃飯。 一般受教育程度高的家長, 會注意給孩子補鈣, 并制定一些禁令, 比如不能喝可樂之類的飲料、糖果不能多吃等。

最大的差異應該是, 美國家長從孩子可以拿起勺子時就不再喂飯, 即便孩子自己吃得滿身都是食物, 家長也不會幫忙。

2.孩子吃什么由自己決定

在美國, 升入小學的孩子每天中午在學校用餐, 不會有家長專門去學校送飯, 家庭貧困的學生可以領取免費午餐。 所以孩子在學校吃了什么家長并不清楚, 全部由孩子自己決定。 在家里吃飯也一樣, 孩子喜歡吃什么或不吃什么都由自己選擇。 家長可能會要求孩子吃一些蔬菜, 但是如果孩子堅持不吃, 家長也不會再多說。

從以上的對比, 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中美教育的差別。 中國的吃飯教育重點在吃飽和吃好, 美國家長更注重孩子的吃相。

1.中國家長要求孩子聽話


因為愛子心切, 中國家長常不顧孩子意愿, 將孩子應該吃什么和吃多少都規定好, 要求孩子按照要求來吃飯。 所以中國孩子從小就建立起必須聽話的意識, 自己的想法并不重要, 一切應按照大人的命令來。 中國孩子長大以后, 奴性意識很強, 也就自然服從領導指揮,

領導說什么就是什么, 領導讓做什么就做什么。

2.美國家長更注重吃相

美國家長對孩子吃飯教育的重點在吃相上, 不許吃飯有聲音, 不許滿嘴飯菜時說話, 更絕對不許進了嘴的東西再吐出來等等。 美國孩子從小就要學習用餐禮儀, 練習如何靈活使用刀叉, 如果在用餐時不小心發出聲音, 必須立即道歉。

由此造成中國孩子長大后不重視吃相, 為人自我;美國孩子長大后注意禮儀, 尊重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