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讓孩子擁有一顆善良的心

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為的肥沃土壤。 ”可如今, 家長們十分重視孩子的身體健康和智力發展,

卻極少關注孩子是否關心、樂于幫助他人。 近日, 在美國《華盛頓郵報》上發表的《哈佛心理學家提出培養善良孩子的5種方法》一文稱, 哈佛大學“推廣關愛”項目研究指出, 約80%的青年調查對象表示, 父母更關注他們的成績或開心與否, 而不在意他們是否關心別人。 想要孩子關心他人、有禮貌、負責任, 父母該怎樣做?該項目負責人理查德·韋斯布爾德提出了5點建議。

1.讓孩子懂得要關心他人。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 應將培養孩子善良的情感作為重點, 讓他們學會平衡自己的需求與他人的需求。 所以, 父母應常在孩子面前強調關心別人、信守承諾等, 對孩子關心、善對他人的行為給予肯定。 比如, 當孩子要放棄一項團隊任務時,

讓他明白自己身對朋友、團隊的責任, 鼓勵其不要輕言放棄, 學會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2.制造機會讓孩子學習關心和感謝別人。 關心和感謝他人, 是建立良好的人際交往的方法之一。 父母可以通過自己的榜樣作用, 讓孩子學習、“模仿”如何關心別人, 同時學著向關心他的人表示感謝。 研究表明, 習慣于感謝別人的人往往更熱心, 更寬容, 更具有同情心和包容心, 也更加快樂、健康。 所以, 不要讓孩子覺得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 只有先學會感謝父母, 才能感謝他人。 父母也可以定時打電話關心長輩, 教孩子說些慰問的話。

3.擴大孩子的關心范圍。 幾乎所有孩子都關心小范圍的家人和朋友。 我們的挑戰是幫助孩子學會不要以自我為中心,

要學會關心這個圈子以外的人。 家長可以試試看, 經常問問孩子在學校的情況, 對班級同學的印象等, 確保孩子對日常生活中的所有人保持友好和感激的態度。 當老師、同學生病時, 要求孩子主動打電話慰問, 鼓勵他們關心脆弱的人。

4.父母要成為孩子的榜樣。 孩子會觀察他們所尊重的成年人的行為, 從而形成道德價值觀, 所以父母的言行對孩子是否能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父母要成為孩子的榜樣, 必須誠實、公正,關心他人。 常帶孩子去看親人, 能讓他們學會孝敬長輩。 夫妻間要相互尊重, 建立良好的道德“模范”。

5.指導孩子控制破壞性的情緒。 憤怒、羞愧、妒忌或其他消極情緒往往會削弱關心他人的能力,

所以, 自我控制是塑造孩子良好品格的重要環節。 父母要告訴孩子, 任何情緒都是正常的, 只是要學會以建設性的方式處理消極情緒。 孩子出現負面情緒時, 父母應幫其冷靜下來, 如深呼吸。 然后傾聽孩子負面情緒的來源, 幫他轉移注意力, “消化”消極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