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守護好“第一道防線”寶寶才能少生病

皮膚, 是寶寶抵禦外界刺激的第一道防線, 但由於比較嬌嫩, 家長稍有疏忽, 各種問題就會接踵而至。 為了避免新手爸媽們情急亂治療, 小編今天就來簡單為您講講:如何保護寶寶的第一道防線!

1、乳痂

有的媽媽問:“我家寶寶兩個半月了, 頭皮出現了一些鱗片狀、淡黃色油膩的斑塊, 這是不是得了皮膚病?嚴不嚴重?”

小課堂:

其實寶寶頭皮上的斑塊並不是什麼皮膚病, 而是乳痂。 乳痂在醫學上被稱為“脂溢性皮炎”, 它多是由於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時, 從母體中接收到的荷爾蒙過度刺激了寶寶的皮脂腺, 造成分泌油脂過多而產生的, 而且家人中有“濕疹史”的寶寶更容易出現。

乳痂雖然看上去不是很美觀, 但通常對寶寶沒有什麼危害, 也不會引起疼痛, 一般持續幾個月後, 在寶寶1歲前就會自行消失(不排除有些嚴重的時間會長些)。 因此家長如果能接受寶寶的這種“外貌”,

那只需耐心等待即可。 如果是接受不了, 可以給寶寶正確清洗。

支招:

先將植物油加熱冷卻後使用, 也可用石蠟油局部塗擦, 然後將浸濕的紗布敷在寶寶頭上, 讓胎垢充分軟化。 一般在24小時以後可用紗布輕輕擦拭, 或用細齒梳子輕輕梳頭發, 痂皮就會脫落, 千萬不要用手或梳子硬梳乳痂, 因為通過暴力手段, 會導致寶寶嬌嫩的頭皮破損, 引發感染。

Tips:如果奶痂擴散超過了嬰兒的頭皮或更嚴重的情況, 這時就需要諮詢醫生是否有必要開些藥膏了。

2、豬毛風

果果媽媽講述:出了月子後寶寶經常一到晚上8點左右就無端大哭起來, 怎麼也哄不好, 睡覺只能抱著。 婆婆說孩子一定是有“豬毛風”了, 用蜂蜜在寶寶的後背不停地揉, 一小會兒就看到有黑刺冒出來, 後來越揉越多, 冒出大量黑刺, 看著怪嚇人的。

小課堂:

其實“豬毛風”是民間的一種說法, 每個地方的叫法都不同, 有些管這叫“拔毒刺”, 還有的地方叫豬毛瘋、貓毛、豬毛丹、豬毛刺等等, 民間認為, 豬毛風是嬰兒體內有胎毒,

才使寶寶哭鬧不止。 他們的做法是, 用母乳、蜂蜜、蛋清等揉搓寶寶皮膚, 直至搓出黑色“豬毛”, 最後用密梳梳掉或者用線夾掉, 甚至還有用剃鬚刀刮掉的。

其實, 他們所刮的“豬毛風”在醫學上被稱為“毳毛”(讀cui), 每個孩子的皮膚表面都會或多或少出現這些細毛, 幾個月後會自然脫落的。 為什麼能刮出像豬毛一樣的黑刺呢?是因為當用蜂蜜、母乳等黏性的液體揉搓時, 這些毳毛底部還未長出的部分也一同被搓了出來, 打結揉團後就成了這些“黑刺”了。

但這種方法, 袋鼠小編卻是不建議的。 因為寶寶皮膚原本就嬌嫩, 如果用上述方法拔掉這些細毛, 會導致皮膚毛囊受損, 引發感染。

支招:

寶寶哭鬧的原因有很多, 如果你的寶寶小於6個月,

出現經常不明原因大聲啼哭, 哭鬧常在傍晚時分加重, 怎麼哄也哄不好;抱著能睡, 躺下就醒;平常喝奶正常, 身體無其他異常等情況時, 就要考慮腸絞痛了。 腸絞痛的寶寶, 可以讓他清醒時多趴著, 或者順時針按摩寶寶的肚子, 可以緩解疼痛。 但建議還是帶寶寶去醫院就醫, 讓醫生來檢查判斷。

3、嬰兒痤瘡

強強的爸爸很疑惑:近來我家孩子的臉上出現了不少白色的類似“青春痘”樣的皮疹, 醫生檢查後說這種病是“嬰兒痤瘡”。 怎麼才出生沒幾天的小孩會長痤瘡呢?

小課堂:

“嬰兒痤瘡”是痤瘡的一個特殊類型, 有些寶寶出生後不久, 在臉頰部、頸部、胸部等位置會出現丘疹或膿皰般的粒狀紅疹子, 這叫新生兒痤瘡, 3個月以內發病者占大多數。 這與產後離開母體, 激素水準變化有關。

可是看到這種情況, 不少媽媽們並不知道孩子皮膚到底是出了什麼狀況, 著急之下各種皮膚類藥膏就給抹上了, 有很多媽媽還直接把這誤認為是嬰兒濕疹了。 那麼正確的處理方法應該是怎麼做呢?

支招:

其實,出現嬰兒痤瘡不用緊張,父母可以外用硫磺製劑以促進面部皮脂分泌。若出現炎性膿瘡則使用痤瘡水減少脂酸形成,感染嚴重時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生素類藥物治療。

此外,平常多注意清潔寶寶的皮膚,不要給孩子穿過多的衣服,督促孩子多喝水,用溫水洗臉時應避免太過用力。媽媽們只要做到好好護理,痤瘡一般幾周後就會逐漸消失。千萬不要隨意擠壓,甚至聽信老人的建議塗抹母乳、藥膏,這樣很有可能適得其反。

支招:

其實,出現嬰兒痤瘡不用緊張,父母可以外用硫磺製劑以促進面部皮脂分泌。若出現炎性膿瘡則使用痤瘡水減少脂酸形成,感染嚴重時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生素類藥物治療。

此外,平常多注意清潔寶寶的皮膚,不要給孩子穿過多的衣服,督促孩子多喝水,用溫水洗臉時應避免太過用力。媽媽們只要做到好好護理,痤瘡一般幾周後就會逐漸消失。千萬不要隨意擠壓,甚至聽信老人的建議塗抹母乳、藥膏,這樣很有可能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