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春捂秋凍”等這些經典養生法還靠譜嗎?

■新快報記者 梁瑜

“春捂秋凍,不生雜病”、“要想小兒安,三分饑與寒”、“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微信、微博上各種養生帖子被熱炒,而我們老祖宗也有很多經典養生法流傳至今,例如“春捂秋凍,不生雜病”、“早飯要吃好,午飯要吃飽,晚飯要吃少”、“熱不燙唇,冷不冰齒”、“早漱不若晚漱”……這些方法古為今用還靠譜嗎?

經典養生法

1

春捂秋凍,不生雜病

●專家說法:靠譜,可根據個人生活環境稍做調整

這是一條保健防病的諺語,意思是勸人們春天不要急於脫掉棉衣,秋天適當地捂一捂或凍一點,對身體健康有好處。 廣州益壽醫院內科副主任醫師劉德清指出,現在廣州正處於春季,暖意來襲。

在這種情況下,過早脫掉厚衣服,頭、手、咽喉等部位遭遇氣溫變化時,很容易受寒,從而引發感冒、氣管炎、關節炎等疾病。 因此可見,古人根據自身維持身體健康而總結出的經驗,具有一定的科學道理。

劉德清提醒,“春捂”也要有度,“捂”過了頭也不利健康。 “‘春捂’並非穿得越多越好,衣物厚度要視天氣情況和個人體質而定。 同時記得初春時節要遵循‘上薄下厚’的穿衣原則,這是因為人體下肢的血液迴圈水準較軀幹差,容易被風寒侵襲,所以厚褲子、厚鞋子不要過早脫掉。 ”

經典養生法

2

天天曬太陽,勝過吃藥方

●專家說法:有一定道理,但視情況而做

“這句話是有些偏頗的。

”劉德清指出,日光中的可見光線及紅外線,可使皮膚組織受到溫熱的良性刺激,從而達到鎮痛、消炎作用。 因而患有過敏性鼻炎、風濕性關節炎和支氣管哮喘的病人常曬太陽可使病情緩解。 另外,陽光中的紫外線還是一種“天然消毒劑”,它能一定程度上殺傷多種呼吸道傳染病的病原體,如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腦膜炎雙球菌等。 春季是流感、流腦等傳染病的多發時節,提倡“三曬”(人曬太陽、勤曬衣服、勤曬被褥),這對防病保健十分有益。

但是,在現今城市紫外線強、污染嚴重、霧霾高發的情況下,曬太陽也要選擇好時機。 日照強烈時,不加保護地曬太陽,也有引發皮膚癌的可能。

經典養生法

3

冬吃蘿蔔夏吃姜

不勞醫生開藥方

●專家說法:靠譜!

劉德清解釋,生薑性溫而祛寒暖胃,蘿蔔性涼而除熱消滯,利用這兩種食材溫涼之性,加上炎夏、寒冬的氣候特點和氣機的升降趨勢,進行陰陽調和、補虛瀉實,體現了中醫“寒者熱之,熱者寒之,虛則補之,實則瀉之”的調理養生法。

他還指出,生的白蘿蔔生者味辛、甘,性涼;熟的味甘、性平,歸脾、胃經。 生吃蘿蔔或榨汁飲用,清新爽口,能清熱生津防燥,適合肺燥咳嗽、咽幹口渴、大便燥結之人。 燉熟的蘿蔔軟爛美味,能下氣消穀、化痰消導,尤其適合脾胃不和、氣脹食滯、痰多不暢之人。

經典養生法

4

要想小兒安,三分饑與寒

●專家說法:有一定參考意義,但要把握度

劉德清解釋,這裡所說的“三分饑”並不是不讓孩子吃飽,而是不要讓孩子吃得過飽,每餐七分飽就夠了。

“小兒脾胃運化功能不好,雖然需要水穀精微的營養,卻不能多吃,吃多後反而容易出現消化不良等疾病。 但也不能太餓,以免營養供應不足影響孩子生長。 ”所以,父母在給孩子餵食的時候一定要把握好度,不要過量,以免損害孩子健康。 而且,每個孩子的食量也各有不同,不能說別的孩子吃多少,我的孩子也要吃多少。

為了讓孩子少感冒,家長們常把孩子裹得像個粽子。 劉德清指出,孩子保暖在感冒流行期是非常重要,但若孩子身體健康,穿衣稍微少些可以激發免疫力。 但“寒”也要有度,過度寒冷反而降低免疫力。

經典養生法

5

飯前一口湯,不用進藥房

●專家說法:可以參考,不必強行遵守

口腔、咽喉、食道到胃,是食物必經之路。

劉德清指出,飯前喝湯,等於給這段消化道加點“潤滑劑”,刺激胃液分泌,使食物能順利下嚥,利於消化。

當然,喝湯不是多就好,要因人而異。 一般中晚餐前20分鐘以半碗湯為宜,早餐前可適當多些,補充一夜睡眠流失的水分。 飯前飯後切忌“狂飲”。 如果飯前喝湯過多,會沖淡胃液,不利於蛋白質和脂肪的消化,導致消化不良。 所以飯前這口湯,要注意量。

經典養生法

6

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專家說法:因人而異,更建議動靜結合

劉德清表示,人們常說的“飯後百步走”是指散步,長期堅持散步對身體健康大有好處。 吃晚飯20-30分鐘後散步20分鐘,能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胃腸消化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等,比較適合平時活動較少,特別是長時間伏案工作的人,也適合形體較胖或胃酸過多的人。

也有人提倡“飯後不要走”,也有一定道理。 從消化功能來說,飯後胃正處於充盈狀態,此時須保證胃腸道有充足的血液來進行初步消化。 飯後休息一下,胃腸道才能得到更多的血液供應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