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養生誤區千金難買老來瘦

隨著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 老年人健康成為熱門話題。 近日記者從“老年營養研究進展與老年營養供餐規範研討會”上獲悉, 受衛生部委託, 由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負責於2010年開始的“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已完成調查取樣工作。 其中發現, 中國老年人營養健康狀況某些方面雖然在向好的方向轉變, 但仍有待改善, 如老年人在鹽、油、蔬菜、水果, 這幾個和健康息息相關的飲食品, 仍存在該多吃的沒多吃, 不該多吃的卻過量吃的問題。

“千金難買老來瘦”成誤區

有專家指出, “老年人營養觀念雖然正在向好的方向轉變, 但目前還存在諸多誤區。 ”一個誤區是中國人普遍認同的“千金難買老來瘦”, 很多老年人咀嚼困難, 沒有食欲, 而目前普遍處理方式是減少老人進食, 這種做法是錯誤的, 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教授孫建琴告訴記者,

國外有研究報導, 老年病人體重減輕4%, 死亡危險性就增加3-4倍。 而目前老年人中營養不良的比例仍然很高, 特別是患病老年人中, 這一狀況更加嚴重。

對於營養不良的老年人, 應設法增進食物攝取, 加強營養。 如果進食困難, 專家建議, 可考慮使用全面均衡的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 什麼是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簡單的說, 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應該是均衡飲食的替代品。 如雅培公司的安素營養品, 添加了14種人體所需的維生素及14種礦物質, 安素不含乳糖, 不會因乳糖不耐受而引起腹瀉, 不能飲用牛奶者可用其代替。

蔬菜水果攝入少, 吸油水平卻很高

據介紹, 該項調查專案旨在準確掌握中國居民營養膳食結構, 並針對不足進行相關指導。

2010年已完成對大城市人群的調查工作, 今年還將對25個中小城市調查點、45個農村調查點的60歲以上老年人納入了監測範圍。 這些資料最終將形成一個完整的、具有全國代表性的營養監測報告。 該項調查抽樣工作已經完成, 目前正處於調查、分析階段。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老年與臨床營養室主任張堅介紹, 此次調查顯示, “與2002年調查結果比, 我國大城市老年人用鹽量已經開始下降。 我國大城市老年人的食用油消費量快速上升的趨勢減弱, 但仍舊遠高於中國營養學會每人每天25-30克的推薦量, 還有蔬菜、水果食用量依舊偏低。 而從老年人慢性疾病的患病情況來看, 情況依舊嚴重, 比如, 糖尿病的發病率仍在快速上升。


 飲食:老人太瘦要補蛋

國際權威雜誌發表過一項關於亞洲人體質指數與死亡率的關係研究, 對110萬亞洲人群長達9.2年的佇列研究表明, 較正常體重者, 體重過低(BMI

老年性肌肉衰減的原因有很多, 蛋白質營養不良是最主要的危險因素之一。 如今有些中老年人盲目推崇素食, 只吃米麵、蔬果、豆類等植物性食物, 拒絕肉魚禽類等動物性食物, 或只吃少量奶蛋類, 都是錯誤的飲食習慣。 此外, 維生素D攝入減少或合成能力不足, 會導致肌肉和功能的喪失, 引起跌倒和骨折。

安靜久坐的生活方式、長期臥床休息或零重力條件也可引起肌肉蛋白的丟失。 器官功能衰竭、炎症性疾病、惡性腫瘤或內分泌疾病等, 也會進一步加劇病情。

要想避免肌肉衰減綜合征, 加強營養和力量訓練是“兩大法寶”。

營養處方:補充能量和蛋白質, 特別是蛋白質營養。老年人對蛋白質的需要量比青壯年略高,只要腎功能允許,老年人膳食蛋白質攝入量要達到每日每公斤體重1.2-1.3克。每餐攝入25-30克蛋白質,能最大限度提高肌肉蛋白質合成。動物性食物的蛋白質應占膳食蛋白質總量的30%-50%,增加奶蛋、瘦肉、禽類、魚蝦和大豆製品的等攝入。還要提高維生素D的攝入量。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腫瘤等疾病的老人,要增加維C、維E、類胡蘿蔔素、鋅、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

運動處方:增加抗阻訓練是防治肌肉衰減的有效方法。如使用啞鈴、杠鈴、拉彈力帶、騎自行車、游泳、健身器械運動等。身體條件允許的老年人,每週可進行中等強度訓練150分鐘,或每週大強度訓練75分鐘;應分次進行,每次10分鐘左右。要注意平衡和柔韌性,循序漸進,長期堅持,量力而行,避免損傷。

老年人吃早餐不應該太早

不少老人遵循“早睡早起身體好”的養生經,早晨天未亮就醒了,立即起床洗漱、吃早餐,然後趕早出門鍛煉或買菜。

然而營養專家認為,太早吃早餐不利於老人腸胃消化。同時,專家指出,有營養的早餐最好有雜糧或果仁,一碗素面絕對不夠分量。

早餐不宜太早進行

“很多老人睡眠時間較短,甚至早上5時就起床了,然後就開始做早餐,吃完就出門。”從健康角度而言,這種行為並不妥。

“首先,冬季老人養生講究‘冬藏冬養’,而且早晚溫差大,老人最好不要起得太早,尤其不要過早進行戶外活動,因為這個時間段很容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專家建議,如果已經醒來,可以先在床上平躺十幾分鐘,然後再起床熱身。

“老人的最佳早餐時間我們認為安排在早上七八時比較合適,因為人的生理生物鐘配合外界大自然環境有一定的作息規律,當晚上睡覺時,人的消化液分泌、胃腸蠕動都依然在忙碌,以消化吸收晚餐攝入的食物,這種忙碌一直要持續到淩晨過後,然後開始休息,逐漸進入‘睡眠期’。”

專家表示,絕大多數情況下,消化系統的“戰士們”一般都會在第二天早上七八時才“醒過來”,如果太早吃早餐,勢必讓“戰士們”提前“上崗”,長此以往會干擾胃腸道的合理休息,加重胃腸道負擔。

“老人的消化功能本來就在逐漸減弱,這種人為行為會進一步導致其衰退,甚至還可能誘發胃病等。”

此外,專家還表示,太早吃早餐其實只是一種口腔、胃腸道機械運動,老人難以品出食物的美味,因為此時人的味覺、消化道都還未徹底“醒轉”。

因此,老人在起床後、吃早餐前可以先喝一杯溫開水暖胃、順帶清理腸胃殘餘廢物。

最好有雜糧或果仁

在老人吃早餐的內容上,專家表示:“在冬天吃早餐總的第一個原則是‘熱’,溫熱、柔軟的食物有助全身回暖,寒涼的食物則會加重刺激胃腸道。”

“不少老人喜歡自己下麵條吃,但是最好不要吃素面,因為營養不足以支撐老人整個上午的身體需求,可以加入雞蛋、肉末以及青菜等,幫助補充營養。”

而喝雜糧粥其實是冬天早餐的不錯選擇,“適當吃一些雜糧可以彌補中晚餐吃得太精所導致的營養均衡缺陷;除此之外,果仁糊也適合作為早餐選項,像芝麻糊、花生糊、核桃糊等都對老人預防心血管疾病有很大好處。”

專家提醒,老人早餐最好不要吃油膩、煎炸、幹硬以及刺激性大的食物。另外,早餐也不要過量,以免超過胃腸的消化功能,導致消化功能下降。

特別是蛋白質營養。老年人對蛋白質的需要量比青壯年略高,只要腎功能允許,老年人膳食蛋白質攝入量要達到每日每公斤體重1.2-1.3克。每餐攝入25-30克蛋白質,能最大限度提高肌肉蛋白質合成。動物性食物的蛋白質應占膳食蛋白質總量的30%-50%,增加奶蛋、瘦肉、禽類、魚蝦和大豆製品的等攝入。還要提高維生素D的攝入量。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腫瘤等疾病的老人,要增加維C、維E、類胡蘿蔔素、鋅、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

運動處方:增加抗阻訓練是防治肌肉衰減的有效方法。如使用啞鈴、杠鈴、拉彈力帶、騎自行車、游泳、健身器械運動等。身體條件允許的老年人,每週可進行中等強度訓練150分鐘,或每週大強度訓練75分鐘;應分次進行,每次10分鐘左右。要注意平衡和柔韌性,循序漸進,長期堅持,量力而行,避免損傷。

老年人吃早餐不應該太早

不少老人遵循“早睡早起身體好”的養生經,早晨天未亮就醒了,立即起床洗漱、吃早餐,然後趕早出門鍛煉或買菜。

然而營養專家認為,太早吃早餐不利於老人腸胃消化。同時,專家指出,有營養的早餐最好有雜糧或果仁,一碗素面絕對不夠分量。

早餐不宜太早進行

“很多老人睡眠時間較短,甚至早上5時就起床了,然後就開始做早餐,吃完就出門。”從健康角度而言,這種行為並不妥。

“首先,冬季老人養生講究‘冬藏冬養’,而且早晚溫差大,老人最好不要起得太早,尤其不要過早進行戶外活動,因為這個時間段很容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專家建議,如果已經醒來,可以先在床上平躺十幾分鐘,然後再起床熱身。

“老人的最佳早餐時間我們認為安排在早上七八時比較合適,因為人的生理生物鐘配合外界大自然環境有一定的作息規律,當晚上睡覺時,人的消化液分泌、胃腸蠕動都依然在忙碌,以消化吸收晚餐攝入的食物,這種忙碌一直要持續到淩晨過後,然後開始休息,逐漸進入‘睡眠期’。”

專家表示,絕大多數情況下,消化系統的“戰士們”一般都會在第二天早上七八時才“醒過來”,如果太早吃早餐,勢必讓“戰士們”提前“上崗”,長此以往會干擾胃腸道的合理休息,加重胃腸道負擔。

“老人的消化功能本來就在逐漸減弱,這種人為行為會進一步導致其衰退,甚至還可能誘發胃病等。”

此外,專家還表示,太早吃早餐其實只是一種口腔、胃腸道機械運動,老人難以品出食物的美味,因為此時人的味覺、消化道都還未徹底“醒轉”。

因此,老人在起床後、吃早餐前可以先喝一杯溫開水暖胃、順帶清理腸胃殘餘廢物。

最好有雜糧或果仁

在老人吃早餐的內容上,專家表示:“在冬天吃早餐總的第一個原則是‘熱’,溫熱、柔軟的食物有助全身回暖,寒涼的食物則會加重刺激胃腸道。”

“不少老人喜歡自己下麵條吃,但是最好不要吃素面,因為營養不足以支撐老人整個上午的身體需求,可以加入雞蛋、肉末以及青菜等,幫助補充營養。”

而喝雜糧粥其實是冬天早餐的不錯選擇,“適當吃一些雜糧可以彌補中晚餐吃得太精所導致的營養均衡缺陷;除此之外,果仁糊也適合作為早餐選項,像芝麻糊、花生糊、核桃糊等都對老人預防心血管疾病有很大好處。”

專家提醒,老人早餐最好不要吃油膩、煎炸、幹硬以及刺激性大的食物。另外,早餐也不要過量,以免超過胃腸的消化功能,導致消化功能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