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反常性酸性尿

反常性酸性尿與堿中毒密切相關。 根據醫學人員說, 堿中毒後一般我們的尿液會呈現出鹼性。 但是也有特殊情況, 比如我們由於低鉀性堿中毒時, 腎臟調整過我們一系列身體機能後我們的尿液呈現出來的是酸性。 這就是我們說的反常性酸性尿。 那麼, 反常性酸性尿

在醫學上該怎麼解釋呢?

一般鹼性中毒時尿液呈鹼性, 但低鉀性堿中毒時, 由於腎小管上皮細胞內鉀離子和氫離子與腎小管尿液中含的鈉離子存在競爭置換的關係, 即鉀離子和氫離子之間誰的濃度大, 就得以和鈉離子交換, 由於低鉀血症中鉀比氫少, 氫佔優勢, 與鈉離子進行交換, 使得尿液中氫離子增多, 尿液呈酸性, 故稱反常性酸性尿。

腎臟在代謝性堿中毒的代償調節上有重要作用, 血漿H+減少使腎小管上皮細胞內碳酸酐酶和穀氨醯胺酶活性受到抑制, 故腎小管泌H+和NH4+減少,

HCO3-重吸收減少, 血漿HCO3-有所降低。 因此, 代謝性堿中毒時, 腎臟泌H+減少和HCO3-排出增加, 使尿呈鹼性。 但在缺鉀性堿中毒 時, 腎小管泌K+減少而泌H+增加, 尿液卻呈酸性, 稱反常性酸性尿。

腎臟在代謝性堿中毒的代償調節上有重要作用, 血漿H+減少使腎小管上皮細胞內碳酸酐酶和穀氨醯胺酶活性受到抑制,

故腎小管泌H+和NH4+減少, HCO3-重吸收減少, 血漿HCO3-有所降低。

穀氨醯胺酶(glutaminase)是醯胺酶的一種, 是一種催化L-β-穀氨醯胺水解成L-谷氨酸和氨的反應的酶。 在某些細菌、植物根中也含有此酶, 但在高等動物中此酶的活性強。 在動物腎臟和肝臟的酶, 最適pH為8.0, 在腦皮質和網膜的酶, 最適pH為8—9, 在性質上有差異。 取自大腸桿菌的酶, pH為4.7—5.1。 此酶可受谷氨酸的阻抑, 並且具有可被磷酸鹽活化的和不活化的二種。 在生物體內其從末梢組織轉移來的穀氨醯胺生成的氨, 具有調節體內堿貯(腎臟)和尿素的合成(肝臟)作用。

因此, 代謝性堿中毒時, 腎臟泌H+減少和HCO3-排出增加, 使尿呈鹼性。 但在缺鉀性堿中毒 時, 腎小管泌K+減少而泌H+增加, 尿液卻呈酸性, 稱反常性酸性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