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免疫組化良性幾率

免疫組化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檢查, 簡單點說就是對癌組織進行基因測試, 從而確定癌癥的類型。 進行免疫組化檢查就意味著可能患上了惡性腫瘤, 需要確定具體的類型。 作為患者而言, 肯定是希望存在良性可能的。 那么, 免疫組化良性幾率是多少?下面咱們就來看看吧。

免疫組化良性的幾率大不大要看在檢測前對腫瘤惡性程度的分級。 如果在進行了實驗室檢查、常規檢查以及影像學的檢查后, 懷疑腫瘤是高度惡性的, 則免疫組化檢查結果為良性的可能性就較小。 如果可疑惡性, 則免疫組化良性的幾率較大。

為什么要做免疫組化?

一、腫瘤細胞特異性抗體表達與鑒別診斷

第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通過不同腫瘤細胞所表達的特異性抗體, 來幫助我們病理醫生更清楚的認識腫瘤細胞的真正來源, 以糾正我們在主觀認知上的偏差, 以確保病理診斷的可靠性。 從上個世紀50年代免疫組化技術的初步應用, 直到今天, 免疫組化技術的最重要的發展就是有上百種的腫瘤細胞特異性表達抗體的發現和應用, 從而使我們認識腫瘤細胞的依據越來越具有客觀性。

二、腫瘤惡性程度與預后

腫瘤良惡性質的判斷是近現代病理學診斷最重要的任務之一, 也是絕大多數病患者最關心的臨床診斷(沒有之一), 因此如何用科學的客觀的指標來判斷腫瘤的性質與預后, 是百年來近現代病理醫師孜孜以求的夢想, 因此腫瘤惡性程度與預后的判斷也就成為免疫組化技術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領域。 近20年來, 以P16(宮頸癌)、P504S(前列腺癌)、Ki-67(腫瘤增殖、預后監測)、PCNA(腫瘤增殖、預后監測)、P53(癌基因、預后監測)等為代表的數十種惡性腫瘤相關抗體相繼被廣泛應用于腫瘤性質的判斷和預后, 從而使惡性腫瘤的辨識更加精確。

三、腫瘤藥物的使用指導

病變一旦被診斷為惡性腫瘤, 那么下一步傳統治療除了手術, 就是放化療了, 進入21世紀, 分子靶向治療又逐步在國內廣泛應用于乳腺癌、肺癌、胃癌、結直腸癌、膀胱癌、胰腺癌、肝癌、胃腸間質瘤等諸多腫瘤方面, 尤其是在復發轉移病例中, 幾乎成為腫瘤治療的終極方案。 那么如何去判斷和篩檢一個腫瘤病人可以使用的化療和分子靶向治療藥物的范圍,

以及判斷其多重耐藥的可能性, 卻成為一個業界公認的難題!而近十幾年來, 隨著越來越多的腫瘤藥物相關基因和蛋白的發現, 我們可以通過免疫組化的方法來檢測相關基因和蛋白的表達水平, 來初步判斷患者化療和分子靶向藥物的適用范圍, 為下一步更精確的檢測提供篩檢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