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養生秘笈:首推養心

文章導讀

中醫養生近年來受到了大家的關注, 畢竟中醫文化在我國已有多年的歷史。 但凡對中醫養生瞭解的朋友都知道, 中醫的最高境界是養生, 養生的最高境界是養心。

1、記住:睡覺是養生第一要素。

2、多嗔傷肝, 多淫傷腎, 多食又傷脾胃。 憂思傷脾, 憤怒傷肝, 勞慮傷神。

3、氣以行血, 血以補氣, 二而一也。 凡人久視則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 七情六欲之過則傷元氣、傷心腎。 相火旺, 真陽耗。 人體中的氣血也是一對陰陽, 血為陰為體, 氣為陽為用。 血為氣之母, 氣為血之帥。 氣不足, 易得淤積之病, 如腫瘤、血栓等;氣太過, 易得腦出血之類的病。 所以, 只有氣血平衡, 人才能健康。

4、心過勞的人, 心疲肝旺, 心過勞就是心太滿, 不虛。 心滿, 則不納肝(木)生之火, 心不納肝生之火, 則肝氣必積而盛。 肝木克土, 脾胃受病, 消化不良, 營養不足, 夜眠不安。 土又克水,

於是腎水大虧, 水不足則火更旺, 心腎相聯, 心氣更弱, 肺病即成。 內部相互關聯, 一動全動, 一病全病。 而擾之者, 乃在妄心, 所以治病在安其心, 安心在息妄, 息妄在明心, 明心即自覺, 而健康的功效在乎靜坐。

5、不要天天想著吃什麼補陰, 吃什麼壯陽。 記住了, 運動就可以生陽;靜坐就可以生陰。 陰為陽之母, 陽為陰之用。

6、人在氣不足的時候, 不能盲目補氣, 否則會影響身體健康。 如果是因為血不足, 就需要先補血, 因為血為氣之母, 否則就成了幹燒器皿, 把內臟燒壞;如果是因為淤滯不通, 就可以增加氣血, 血氣同補。 這樣才能達到補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