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金盤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始載于《臺灣藥用植物志》。
【拼音名】Bā Jiǎo Jīn Pán
【英文名】Japanese Fatsia
【別名】手樹、金剛纂
【來源】
藥材基源:為五加科植物八角金盤的葉或根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Fatsia japonica (Thunb.) Dexcne. Et Planch. [Aralia japonica Thunb.]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葉, 根皮全年可采收, 均洗凈, 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常綠灌木或小喬木, 高可達5m。 莖光滑無刺。 葉柄長10-30cm;葉片大, 革質, 近圓形, 直徑12-30cm, 掌狀7-9深裂, 裂片長橢圓狀卵形, 先端短漸尖, 基部心形, 邊緣有疏離粗鋸齒, 上表面暗亮綠以, 下面色較淺, 有粒狀突起, 邊緣有時呈金黃色;側脈搏在兩面隆起, 網脈在下面稍顯著。 圓錐花序頂生, 長20-40cm;傘形花序直徑3-5cm, 花序軸被褐色絨毛;花萼近全緣, 無毛;花瓣5, 卵狀三角形, 長2.5-3mm, 黃白色, 無毛;雄蕊5, 花絲與花瓣等長;子房下位, 5室, 每室有1胚球;花柱5, 分離;花盤凸起半圓形。 果產近球形, 直徑5mm, 熟時黑色。 花期10-11月, 果熟期翌年4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我國華北、華東及云南昆明庭園中多有栽培, 作觀賞植物。
資源分布:原產于日本。
【栽培】
生物學行性 喜濕暖濕潤的氣候, 耐陰, 不耐干旱, 有一定耐寒力。 宜種植有排水良好和濕潤的砂質壤土中。
栽培技術 用扦插、播種和分株繁殖。 通常多采用扦插繁殖, 春播于第年3-4朋, 秋插在8月, 選二年生硬枝, 剪成15cm長的插穗, 斜插入沙床2/3, 保濕, 并用塑料拱棚封閉, 遮蔭。 夏季5-7月用嫩枝扦插, 保持溫度及遮蔭, 并適當通風, 生根后拆去拱棚, 保留蔭棚。 播種, 4月采種, 堆放后熟, 洗凈種子, 陰干即可播種或拌沙層積, 放地窖內貯藏, 翌春播各。 播后蓋草保濕, 1個月左右發芽出土, 去草后噴水保濕, 秋后防寒, 留床1年便可移栽。 分株, 春季發芽前, 挖取成苗根部萌蘗苗, 帶土移栽。
田間管理 幼苗移栽在3-4月進行, 栽后搭設蔭棚,
【化學成份】
葉包含于樹皂甙A1、B1、C1、D1、E、F、和G(fatsia-sidesA1、B1、C1、D、E、F)[1-3], 此外還含有齊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阿拉伯糖甙[oleanolic acid-3-O-β-D-glucopyranosyl(1→4)-α-L-arabinopyranoside], 常春藤皂甙元3-O-β-D-吡喃葡萄糖甙(hederagenin-2-O-β-D-glucopyranoside), 常春藤皂甙無-3-O-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阿拉伯糖甙[hederagenin-3-Oβ-D-glucopyranosyl(1→4)-α-L-arabinopyra-noside][4]。 花中含有手樹皂甙A1、B1, 還含有齊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阿拉伯糖甙, 常春藤皂甙元-3-O-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阿拉伯糧甙, 常春藤皂甙元-3-O-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阿拉伯糖甙[hederagenin-3-O-β-D-glucopyranosyl(1→4)-α-L-吡喃阿拉伯糖甙[hederagenin-3--O-β-D-glucopyranosyl(1→4)-α-L-arabinopyranoside], 刺囊酸-3-O-α-L-吡喃阿拉伯糖甙(echinocystic acid-3-O-α-L-arabinopyranoside), 16-表刺囊酸-3-O-α-L-吡喃阿拉伯糖甙(16-epiechinocystic acid-3-O-α-L-arabinopyranoside)[5]。
成熟果實中含刺囊酸-3-α-L-吡喃阿拉伯糖-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4)-β-D-吡喃葡萄糖甙[ethinocystic acid-3-α-L-arabinopyranosyl-28-O-α-L-rhamn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ide], 常春藤皂甙元-3-O-α-L-吡喃阿拉伯糖-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4)-β-D-吡喃葡萄糖甙[hederagenin-3-O-α-L-arabin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yl(1→4)-β-L-吡喃阿拉伯糖-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4)-D-吡喃葡萄糖甙[oleanolic acid-3-O-β-D-glucopyranosyl(1→2)-α-L-arabinopyranosyl-28-O-α-L-rhamn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yl(1→4)-D-glucopyranoside],
【性味】味辛;苦;性溫;小毒
【功能主治】化痰止咳;散風除濕;化瘀止痛。 主咳嗽痰多;風濕痹痛;痛風;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3g。 外用:適量, 搗敷或煎湯熏洗。
【注意】孕婦慎服。
【各家論述】《臺灣藥用植物志》:葉及根白, 治跌打損傷, 祛瘀血。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