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腰酸腎虛,腎陽不足表現,一味中藥調理腎陽虛簡單有效!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種非常有意思的寶貝,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這種寶貝我們一般要 是不認識的話, 找不到這種寶貝, 它成塊狀生長, 非常像我們吃的紅薯, 但是有本質上的區別, 很可能有些人已經大概知道這是什麼了, 沒錯這就是茯苓, 一種非常好的中藥。

陽虛">

茯苓名稱其實是非常多的, 根據茯苓的不同名稱也各有差異, 比如:茯菟、茯靈、茯蕶、伏苓、伏菟、松腴、絳晨伏胎、雲苓、茯兔、松薯、松木薯、松苓。

對於茯苓的中藥屬性來說, 茯苓味甘、淡, 平。 歸心經、肺經、脾經、腎經。 具有利水藥;滲濕利尿藥等功效。

下面是關於茯苓這味中藥在中藥典籍中常用藥方的記載, 喜歡中藥的朋友可以收藏:

1.治小便多、滑數不禁:白茯苓(去黑皮)、幹山藥(去皮, 白礬水內湛過, 慢火焙乾)。 上二味, 各等分, 為細末。 稀米飲調服之。 (《儒門事親》)

2.治水腫:白水(淨)10克, 茯苓15克, 郁李仁(杵)7.5克。 加生薑汁煎。

(《不知醫必要》茯苓湯)

3.治心下有痰飲, 胸脅支滿目眩:茯苓200克, 桂枝, 白術各150克, 甘草100克。 上四味, 以水六升, 煮取三升, 分溫三服, 小便則利。 (《金匱要略》苓桂術甘湯)

4.治卒嘔吐, 心下痞, 膈間有水, 眩悸者:半夏一升, 生薑250克, 茯苓150克(一法四兩)。 上三味, 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合, 分溫再服。 (《金匱要略》小半夏加茯苓湯)

5.治濕瀉:白術50克, 茯苓(去皮)35克。 上細切, 水煎50克, 食前服。 (《原病式》茯苓湯)

6.治胃反吐而渴, 欲飲水者:茯苓250克, 澤瀉200克, 甘草100克, 桂枝100克, 白術150克, 生薑200克。 上六味, 以水一鬥, 煮取三升, 納澤瀉再煮取二升半, 溫服八合, 日三服。 (《金匱要略》茯苓澤瀉湯)

7.治丈夫元陽虛憊, 精氣不固, 余瀝常流, 小便白濁, 夢寐頻泄, 及婦人血海久冷, 白帶、白漏、白淫, 下部常濕, 小便如米泔,

或無子息(不育):黃蠟四兩, 白茯苓四兩(去皮、作塊, 用豬苓一分, 同於瓷器內煮二十餘沸, 出, 日干, 不用豬苓)。 上以茯苓為末, 熔黃蠟為丸, 如彈子大。 空心細嚼, 滿口生津, 徐徐咽服, 以小便清為度。 (《局方》威喜丸)

8.治心虛夢泄, 或白濁:白茯苓末10克。 米湯調下, 日二服。 (來自《仁齋直指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