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美穗草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始載於《中國植物志》。

【拼音名】Měi Suì Cǎo

【英文名】all-grass of Brunon Veronicastrum

【別名】黑升麻、高山四方麻、咳藥、葉下紅、小寒藥、反背紅

【來源】

藥材基源:為玄參科植物美穗草的根狀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Veronicastrum brunonianum (Benth.) Hong [Calorhabdos brunoniana Benth.]

採收和儲藏:秋季採挖, 洗淨, 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美穗草 多年生草本, 高30-150cm。 根狀莖長達10cm。 莖直立, 圓柱形, 有狹棱, 少分枝, 中下部無毛, 或僅棱上有毛, 上部和花序軸密生多節的腺毛。 葉互生;無柄;葉片長橢圓形, 長10-20cm, 寬3-5cm, 先端漸尖至尾狀漸尖, 基部楔形有明稍抱莖, 邊緣具鈍或尖的細齒, 兩面無毛或上面疏生短毛。 花序頂生, 長尾狀;花冠白色、黃白色、綠黃色至橙黃色,

長6-8mm, 向前作30°角的弓曲, 花筒內面上端被毛, 簷部長2-3mm, 上唇3裂, 中央裂片卵圓形, 伸直或稍呈罩狀, 兩側裂片直立或向側後翻卷, 下唇條狀披針形, 反折;雄蕊2, 伸出, 花絲被毛, 花藥長約2.5mm。 蒴果卵圓形狀, 長約4mm。 種子具棱角, 有透明而網狀的存種皮。 花期7-8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500-3000m的山谷、陰坡草地及林下。

資源分佈:分布鞋於湖北、四川、貴州、雲南。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化痰止咳。 主咳嗽痰黃;咽喉腫痛;赤白痢疾;小便淋瀝;癰腫瘡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0-15g。 外用:鮮品適量;, 搗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根狀莖。 味苦、性寒。 有消炎殺菌、解毒、散腫的功能。 用於扁桃體炎, 胃熱痛, 膀胱炎, 乳腺炎, 癰腫瘡毒, 赤白痢疾。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