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柑橘治病的小偏方

歷代名人對柑橘多有描述。 “綠葉素榮, 紛其可喜兮。 ”“青染雜糅, 文章爛兮。 精色內白, 類可任兮。 ”這是我國偉大詩人屈原《橘頌》中的詩句。 詩人讚美橘樹枝葉茂密, 生機勃勃, 絢爛多姿, 果實純潔精美, 像一個品格高尚的人。

柑橘在植物學中泛指芸香科柑橘屬類, 它包括柳丁、柚子、檸檬、廣柑、蜜橘等。 我國是柑橘的故鄉, 已有4000多年的栽培史。 其品種繁多, 以福建、廣東、臺灣的蕉柑、黃岩蜜橘、廣東新會橙、四川鵝蛋柑及廣西沙田柚等品種最為著名。

柑橘含有豐富的糖分、果酸和多種維生素。 據測定, 無核蜜橘含糖9.3%, 檸檬酸0.6%,

每100克橘汁中含維生素C23.9毫克。 尤其是金橘皮, 每100克橘皮含維生素C200毫克, 是果肉含量的5倍, 可連皮一起食用。

柑橘具有順氣、止咳、健胃、化痰、消腫、止痛、疏肝理氣等多種功效, 故柑橘既是上等果品, 又是很好的中藥材。 臨床上常用來治療壞血病、夜盲症、皮膚角化、嘔吐胃寒、胸悶脅痛、肋間神經痛、疝氣、乳汁不通、睾丸腫痛等病症。

歷史上還流傳著一段橘葉治病的佳話。 傳說2000年前西漢文帝時, 桂陽有位名叫蘇耽的醫生, 醫術高明, 治好不少病人。 有一年, 流行一種疫病, 蘇耽告其母:“庭中井水, 簷邊橘樹, 井水一升, 橘葉一枝, 可療一人。 ”他母親照他所說的辦法治癒了不少病人。 後來, 有些中藥店裡懸掛著“橘井泉香”字樣的匾額, 便來源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