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中老年人無痛性血尿警惕腎癌

腎實質癌是來源於腎小管上皮細胞的腺癌, 85%為透明細胞癌, 還有一部分為顆粒細胞癌及混合細胞癌。 癌中常有出血、壞死、囊變和鈣化。 生於腎實質內, 長大後浸潤、壓迫、破壞腎盂腎盞, 向腎包膜外發展, 形成血管瘤栓或轉移到淋巴結及其他臟器。

早期大多無症狀, 待腫瘤長大或侵入到腎盂腎盞內, 可發生腹塊及血尿。

1、B超表現:

可顯示腎實質內邊界回聲不整齊, 內部回聲雜亂不等、高低不均的實性腫塊。 整個腎外形變形, 局部有腫塊凸起于正常野輪廓之外。

2、尿路造影:

可顯示腎小盞牽拉變形、扭曲變細、小盞破壞,

或小盞擴張變形。 當腫瘤體積極大並向各方向生長後, 大部分腎小盞拉長、變細、變形, 有時還進入腎盂, 或將上部輸尿管也推壓到對側, 甚至超過中線, 其形狀頗似蜘蛛足樣, 故名“蜘蛛足征”。

3、CT表現:

平掃可見腎局部隆起, 內部密度不均勻偏低, 其內可見斑片或小點狀鈣化, 有時呈蛋殼狀;增強掃描後正常部分腎增強明顯, 而癌內增強較低, 內部增強程度不規則, 有更低密度的壞死區存在。 癌可穿破包膜進入腎周脂肪層, 晚期穿破腎筋膜擴散至腎外組織。 腎細胞癌分期多採用Robson分期法, 即Ⅰ期癌限於腎包膜內;Ⅱ期癌已穿破包膜, 侵入脂肪層, 仍局限在腎筋膜內;Ⅲ期癌已侵入腎靜脈或(和)下腔靜脈, 局部淋巴結可能有轉移;Ⅳ期癌已穿破腎筋膜,

侵入鄰近臟器或發生遠處轉移。

4、MRI表現:

在多體位觀察瞭解腫瘤侵犯範圍, 略勝CT一籌。

一般而言, 50歲到70歲是腎細胞癌的高發年齡, 然而這些群體卻極易被漏診。 由於缺乏自我鑒別意識, 許多老年患者往往會把血尿、疼痛等腎細胞癌的早期症狀誤認為是自然衰弱的正常表現, 直到出現明顯腰痛時才想到就診, 確診後已是癌症晚期。 由此可見, 頻繁出現血尿的老年人需提高警惕, 及早接受腎功能檢查, 以篩選早期腎腫瘤。

目前, 對於晚期及轉移性腎細胞癌的治療方式主要為外科手術結合放化療, 一些多靶點藥物治療手段如舒尼替尼也在不斷嘗試中。 同時, 腎細胞癌術後的定期隨訪也很有必要, 通過隨訪醫生可及時瞭解患者手術併發症及腎臟形態變化,

適當延長患者的生存率。

此外, 老年人要想降低腎細胞癌的罹患風險, 也需在日常飲食中格外注意, 遠離抽煙酗酒, 少吃高鹽高糖食物, 同時避免食用動物內臟以及生猛海鮮, 並保證每日一定的飲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