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冬季泡腳並非人人皆宜!有些人不適合泡腳

冬季泡腳養生常識

泡腳是很常見也是很簡單的養生方式, 尤其冬天很多人習慣每天泡腳, 但其實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泡腳, 下面就來具體看看。

冬季泡腳並非人人皆宜

民間有句老話“熱水泡腳, 賽吃人參”, 更有很多人把溫泉稱為“美人湯”。 但這種泡法真的是眾人皆宜, 且如民間和網上傳的那麼神奇嗎?其實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在冬季通過泡腳泡溫泉來保健養生, 在泡的過程中, 要掌握三個要領:溫度在40℃左右, 時間以15分鐘左右為宜, 泡到適可而止即可。

泡腳方法不當小心引發疾病

腳又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心臟, 人的雙腳上存在著與各個臟腑器官相對應的反射區和經絡分佈, 當用溫水泡腳時, 可以刺激這些反射區。 但如果患上酒精性周圍神經病變、糖尿病等疾病, 在疾病的影響下, 或由於年齡原因(如老人或小孩), 對各類刺激包括冷熱、疼痛刺激感覺減退,

就會在熱水裡感覺不到明顯的疼痛, 因此導致疾病發生。

泡腳也要講究方式方法

此外, 泡腳、泡溫泉還易引發患者心腦血管意外, 其原因, 一方面與溫泉水溫過高、泡的時間過長導致血管擴張、大腦供血不足有關。 另一方面, 長時間處於溫度較高的溫泉、熱水時(超過43℃), 人體會大量出汗, 導致心跳加快, 心臟的耗氧增加, 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隨之增大。 同時泡溫泉時人體體溫會升高, 出水時體溫又會下降, 短時間內出現一冷一熱, 可引起血管急劇擴張和收縮, 這些是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高危因素。

什麼人不適合泡腳

1.下肢感覺遲鈍人群

以老人、小孩、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以及酒精性周圍神經病變為主, 這類人群受疾病或年齡原因影響, 下肢皮膚對冷熱或疼痛刺激的敏感性不強, 均不宜泡腳。

2.下肢回流不暢或阻塞的靜脈病人群

以動脈炎、靜脈炎以及動靜脈血栓為代表, 這類患者如果用熱水泡腳會加重血液淤積。 以下肢動脈閉塞患者為例, 這些患者下肢動脈硬化,

彈性顯著降低, 熱水泡腳並不能擴張硬化閉塞的血管, 反而會增加組織耗氧量, 加重缺血, 甚至出現壞死。

3.心腦血管疾病未能有效控制人群

若有頭暈、氣喘等症狀, 血壓不穩定或冠心病頻發的患者也不適合泡腳。

總體來說, 泡腳好處多多, 但是也要講究方式和方法。 泡腳不能求高溫, 普通人群在泡腳時, 水溫不能太燙, 應控制在40℃左右(一般38℃~45℃)。 對於腿部感覺較差的人群, 水溫應更低一些。 泡溫泉水溫維持在35℃~40℃, 且泡時要掌握循序漸進的原則。

其次, 在時間上要控制好。 泡腳和泡溫泉的時間都不宜過長, 每次不要超過20分鐘, 以15分鐘為宜。 如果泡腳時感到胸悶、頭暈, 應暫時停止泡腳, 休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