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紫荊皮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日華子本草》

【拼音名】Zǐ Jīnɡ Pí

【別名】肉紅、內消(《綱目》), 紫荊木皮(《本草經疏》), 白林皮(《分類草藥性》)。

【來源】為豆科植物紫荊的樹皮。 7~8月採收樹皮, 刷去泥沙, 曬乾。

【原形態】

紫荊(《日華子本草》), 又名:滿條紅(《群芳譜》), 烏桑、籮筐樹、紫金盤、扁頭翁。

落葉喬木或大灌木, 高達15米。 小枝無毛, 有多數皮孔。 單葉互生;葉片近於圓形, 長6~13釐米, 寬5.2~12.5釐米, 基部深心形, 先端漸尖, 無毛, 全緣;托葉矩形, 早落。 花先葉開放, 4~10朵簇生於老枝上;花萼鐘狀, 上緣有5鈍齒;花冠蝶形, 紫紅色, 花瓣5, 大小不一;雄蕊10, 分離, 基部附著於萼內, 花絲細長;雌蕊1, 子房光滑無毛, 有柄,

花柱上部彎曲, 柱頭短小, 呈壓扁狀。 莢果扁帶形, 紅紫色, 頂端稍稍收縮而帶短喙, 沿腹逢線的邊上有翅, 有明顯的網狀脈。 種子圓而扁, 近於黑色。 花期5月。

本植物的根皮(紫荊根皮)、木部(紫荊木)、花(紫荊花)、果實(紫荊果)亦供藥用, 各詳專條。

【生境分佈】生於山野或栽培於庭園, 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佈。 主產四川、河南、湖南、湖北、江西等地。

【性狀】乾燥樹皮呈長圓筒狀或槽狀的塊片, 均向內捲曲, 長約6~25釐米, 寬約3釐米, 厚約3~6毫米, 外表灰棕色, 有皺紋, 內表面紫棕色, 有細縱紋理。 質堅實, 不易折斷, 斷面灰紅色。 對光照視, 可見細小的亮星。 氣無, 味澀。 以條長、皮厚、堅實者為佳。

【化學成份】紫荊含鞣質。 種子含微量游離的賴氨酸和天門冬氨酸。

【藥理作用】紫荊皮對京科PR-1病毒有抑制作用,

對孤兒病毒能延緩其病變。 試管內能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長。

【炮製】

揀淨雜質, 用水浸泡, 撈出潤透, 切塊曬乾。

【性味】

苦, 平。

①《開寶本草》:味苦, 平, 無毒。

②《滇南本草》:性溫, 味辛苦, 有毒。

【歸經】

①《滇南本草》:入肝、脾二經。

②《綱目》:入手、足厥陰血分。

【功能主治】

活血通經, 消腫解毒。 治風寒濕痹, 婦女經閉、血氣疼痛, 喉痹, 淋疾, 癰腫, 癬疥, 跌打損傷, 蛇蟲咬傷。

①《開寶本草》:主破宿血, 下五淋, 濃煮服之。

②《日華子本草》:通小腸。

③《滇南本草》:治筋骨疼痛, 風寒濕痹, 麻木不仁, 癱瘓痿軟, 暖筋, 止腰痛, 治婦人血寒腹痛。

④《綱目》:活血行氣, 消腫解毒, 治婦人血氣疼痛, 經水凝澀。

⑤《分類草藥性》:治跌打損傷, 咽喉、牙痛, 女人月經不調, 紅崩白帶, 散血止痛, 癬瘡。

⑥《四川中藥志》:治喉痹,

外用塗蛇蟲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2~4錢;浸酒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調敷。

【注意】孕婦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