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蒺藜苗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

【拼音名】Jí Lí Miáo

【英文名】Herb of Puncturevine Caltrop

【別名】蒺藜蔓。

【來源】

藥材基源:為蒺藜科植物蒺黎Tribulus terrestris L.的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Tribulus terrestris L.2.Tuibulus cistoides L.

採收和儲藏:夏季採收, 鮮用或曬乾。

【毒性】生長在非洲者對羊有毒。

【性味】味辛;性平

【歸經】肝經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止癢;消癰。 主暑濕傷中;嘔吐泄瀉;鼻塞流涕;皮膚風癢;疥癬;癰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5-10g;或入丸、散;或搗汁服。 外用:適量, 煎水洗;搗爛敷或熬膏搽。

【附方】①治鼻塞多年, 不聞香臭, 水出不止: 蒺藜苗二握。 以水一大盞, 煮取半盞, 仰臥, 充滿口含飯, 以汁一合, 灌入鼻中, 不通再灌之, 大嚏。 (《聖惠方》灌鼻蒺藜汁)②治癰腫: 蒺黎蔓(淨洗)三寸截之,

取得一升。 以水三升, 煮取二升, 去滓, 納銅器中, 煮取一升, 納小器中, 煎如稠糖, 取塗瘡腫上。 (《千金翼方》)③治尿瘡: 熟搗蒺藜葉, 以水和塗, 燥複易之。 (《千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