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甲型胎兒蛋白是什麼

生老病死總會有自然法則的存在, 有很多胎兒會有一些先天的缺陷出現, 隨著科學的發展, 科研人員和醫護人員會利用一些科技手段近期孕檢, 這樣可以提前知道孩子的缺陷避免慘劇的發生, 在孕檢中有些檢查是必須要做的, 比如甲型胎兒蛋白檢測, 那麼這個蛋白到底是什麼東西, 會對胎兒有哪些不利, 下面就來說說。

唐氏篩查是唐氏綜合征產前篩選檢查的簡稱。 目的是通過化驗孕婦的血液, 檢測母體血清中甲型胎兒蛋白、絨毛促性腺激素和游離雌三醇的濃度, 並結合孕婦的年齡、體重、孕周等方面來判斷胎兒患先天愚型、神經管缺陷的危險係數。

為什麼要做這種檢查?要檢查胎兒是否有缺陷, 最常見的檢測莫過於AFP 了。 AFP

是一種從胎兒肝臟裡分泌出來的蛋白質, 它會流入孕婦的血液裡。 因此, 如果孕婦血液中AFP的含量過高, 便表示原本應該流入胎兒脊髓的AFP,

有許多都從胎兒開放的脊柱流失, 那麼, 就說明胎兒就可能有神經管缺陷(NTD)。 這種缺陷包括脊柱裂(脊髓沒有被封在脊柱內, 可能導致胎兒下半身癱瘓)、無腦畸形(胎兒腦部嚴重發育不良或根本沒有發育)等病變。

相反, 如果孕婦血液中AFP 的含量過低,
胎兒就有唐氏綜合征或其他染色體缺陷的可能。 根據被稱為“三聯篩查”的最新產檢技術(一般將這項篩查視為AFP 的進階檢查), 除了檢測孕婦血液中的AFP 含量外, 還需要檢測人類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及雌三醇(這兩種激素如果在母體的含量過低, 胎兒可能有染色體方面的異常)。 根據三聯篩查的結果, 準確度從只篩查AFP 的25%, 可以上升至60%。 而三聯篩查針對35 歲以上的孕婦, 檢查出唐氏綜合征的準確度更高達70%;對於35 歲以下的孕婦, 檢查出唐氏綜合征的準確度也有60%。 檢查時機, AFP 的檢查時機, 多半是選在懷孕16~18 周之間, 而篩查的結果在一周之內就會出來。 有許多准父母, 在前兩次產檢時, 當醫生提及AFP 檢查時, 多半會遲疑不定,
他們生怕檢查出來的結果不如預期, 會將懷孕的喜悅一筆勾銷。 此時, 你應該相信醫生的專業水準, 該做什麼檢查就做什麼檢查。

驗血對母親和胎兒來說, 都沒有安全上的問題,

不過, 對這樣的做法是否有用和是否明智還是存在一些爭議。 有些准父母和醫生就認為,

產檢的大部分項目是出於對社會整體收入和便利的考慮, 而不是出於對準父母和胎兒的危險和利益的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