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腳踝扭傷不要變色!第一時間跟著4原則做

腳踝扭傷症狀及4原則

腳踝扭傷, 主要是在腳著地或轉向時, 腳踝過度內翻或內旋所導致, 常伴隨疼痛、腫脹、角度受限、肌力下降及姿勢控制變差等症狀。

腳踝扭傷應掌握“休息、冰敷、壓迫、腳抬高”4原則, 並且依腳踝姿勢及疼痛部位, 判定是哪條韌帶受傷;若是重度扭傷則需固定踝關節, 若韌帶完全斷裂時, 則需打石膏或開刀縫合, 送醫救治。 腳踝扭傷是常見的運動傷害, 如果按照別人說的常用方法做, 可能就是火上加油;如果大家能具備一些基本常識, 做正確的處理, 大可以使輕度扭傷復原, 或減輕重度扭傷的程度。

外側腳踝扭傷急性期 亞急性期處理原則

1、休息:現階段不要從事會使用受傷部位的運動。

2、冰敷:給予患者冰敷15分鐘, 一小時內可敷2次。

3、壓迫:給予患者一定壓力以降低腫脹。

4、抬高:將患部抬高增加患部組織液回流。

腳踝扭傷需專業物理治療

當發生踝扭傷時, 第一應採取的措施是立刻停止走動, 讓受傷的部位休息、抬高, 同時趕快用塑膠袋裝一些冰塊或冰水, 或直接以冰毛巾覆蓋在扭傷的部位, 並且外面用彈性繃帶、毛巾或布條等包起來, 施予適當的壓迫作用。 基本上, 腳踝扭傷依其嚴重度可分為3個等級處理,

第3級扭傷的患者通常會在腳踝打上石膏, 之後再依患者需求(高強度生活或低強度生活)決定是否開刀修復韌帶, 開刀後或不開刀, 仍然需要接受後續的物理治療。

外側腳踝扭傷復發率極高

在一個追蹤外側腳踝患者的研究中發現, 扭傷6.5年後有17%至22%的患者仍然抱怨會疼痛;35%至48%的患者說他們的腳踝依然有不舒服的感覺;26%至33%的患者腳踝依然腫脹;另外32%的患者在剛扭傷腳踝時產生的壓痛點, 7年後同一個點依然有壓痛感。

腳踝扭傷的復發率極高, 被認為是產生這些後續症狀的原因, 復發率高達56%至74%, 且重複性的腳踝扭傷可能會導致慢性腳踝不穩定, 由於外側腳踝扭傷的再發生率很高, 有6%的人無法回到扭傷前的工作,

15%的人需要輔具輔助(如護踝), 才能回到原本的工作職場。 而對於反覆腳踝扭傷的最佳治療便是預防, 也就是要正確的處理第1次的踝關節急性扭傷。 但是很多患者在急性期過後, 往往卻忽略慢性期腳踝扭傷複健, 因此, 建議患者面對慢性期反覆腳踝扭傷, 可利用物理複健獲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