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腎乃先天之本,養生必養腎

腎是先天之本, 健康之源, 保健好腎是一生大計。 而現在, 有資料顯示, 慢性腎病已成為全球性公共健康問題。 2010年中華醫學會主辦的“健康大講堂”第四講, 主題即為“慢性腎臟病的預防與健康”, 邀請中醫和西醫專家分別為大家做了詳盡指導。

功能

腎臟很脆弱

腳腫、尿多、不愛吃飯都可能是求救信號

西醫的腎與中醫的腎有所不同, 中醫講的腎臟“主藏精, 主生長發育”, 包括內分泌系統, 生殖系統, 部分泌尿、腎臟系統。 而西醫腎臟概念很簡單, 很局限, 就是腎臟, 位於脊柱兩側, 一對蠶豆狀、拳頭大小的器官。

腎臟有三個功能。

腎臟是一部功能強大的超自動化機器, 有三方面的功能, 一是“淨水機”, 腎臟一天大概要過濾血漿200升, 是人體全部血漿的6倍。 二是 “篩子”的功能, 腎臟可以利用篩孔大小的過濾結構, 把有用的東西留在血液中, 代謝的廢物排到尿液中。 第三個功能是“生產廠”, 腎臟生產了很多跟內分泌、代 謝有關的激素, 與調節血壓、生成紅細胞有關。

腎臟很脆弱。 腎臟功能非常強大, 可以說腎臟是人體內的“勞動模範”, 因為腎臟的潛力非常巨大。 人體的兩顆腎臟, 只要剩餘20%的功能, 就能夠完全滿足人體正常需要。 雖然潛力巨大, 但腎臟是一個比較脆弱的器官, 一旦受到損傷, 沒有特別強的自我修復能力。

腎臟的求救信號。 “淨水機”閥門出現故障,

一方面是“水太多”, 出現腳踝部水腫, 早上起床眼瞼水腫。 如果“閥門調節不好”, 則會出現晚上起夜次數增多、尿量增多。 另一方面, “淨水機”如果不能淨水, 會使毒素在血液中堆積, 出現食欲不振、噁心、皮膚瘙癢等不適。 若是“篩子”漏了, 會出現尿色變紅變成血尿;尿中泡沫增多, 形成蛋白尿。

治療

吃藥還是不吃藥

慢性腎病患者多數有三個常見的認識誤區, 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誤區一:先治腎臟病, 再治高血壓。 經常聽到病人說“希望大夫重點治腎臟病, 高血壓以後再說吧。 ”但實際上, 高血壓和腎臟病是一個惡性循環。 高血壓可以導致腎臟病, 腎臟出現問題後導致血壓升高。 腎臟病人中半數都合併高血壓。 如果血壓控制不好,

腎功能的惡化速度非常快的。 如果血壓控制得足夠好, 就等於保護了腎臟。

誤區二:多用藥或者不用藥。 有的病人說“我的腎臟已經出問題了, 可得多用藥補補。 ”還有的病人說“藥物會傷害腎臟, 所以什麼藥都別用。 ”所有的治療都是雙刃劍, 需要衡量藥物的好處和用藥給腎臟帶來的負擔。 還有一個原則是謹慎調整用量。 比如, 有的抗生素, 正常人一天輸兩次, 尿毒癥病人一周只能輸一次。 很多經過腎臟排泄的藥物量合適了是藥物, 用多了就變成毒藥了。 如果腎臟有問題, 看病的時候一定要告訴醫生, 要問清現在用的藥是否需要降低劑量, 這點非常重要。

誤區三:慢性腎病就是尿毒癥。 以前有人認為, 得了腎臟病就等於尿毒癥。

甚至少數醫生都有這樣的想法, 談腎色變。 其實, 在一百個腎臟病患者中, 只有兩個 人最終進展到尿毒癥, 這個比例並不高。 慢性腎臟病患者有1/3的腎功能長期穩定, 1/3腎功能緩慢下降, 只有1/3在短期內腎功能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