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紅釘耙藤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貴州民間藥物》。

【拼音名】Hónɡ Dìnɡ Pá Ténɡ

【英文名】Stem and leaf of Shortplume Clematis

【別名】山木通藤、山木通、小木通、石通、連架拐

【來源】

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短尾鐵線蓮的藤莖或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lematis brevicaudata DC.

採收和儲藏:莖全年可采。 根夏、秋採挖, 除去泥土及鬚根, 曬乾。

【原形態】短尾鐵線蓮, 藤本。 枝條有棱, 褐紫色, 疏生短柔毛。 葉對生;葉柄長2-4.5cm, 有柔毛;一至二回羽狀複葉, 或二回三出複葉;小葉片卵形、卵狀披針形或長卵形, 長1.5-6cm, 寬0.7-3.5cm, 先端漸尖或長漸尖, 基都圓形、截形或淺心形, 邊緣疏生粗鋸齒或牙齒, 有時3裂, 兩面近無毛。 圓錐狀聚傘花序腋生或頂生。 花兩性;花梗長l-1.5cm,

有短柔毛;萼片土, 開展, 直徑1.5-2cm, 白色, 狹倒卵形, 長約8mm, 兩面均有短柔毛;花瓣無;雄蕊多數, 無毛, 花絲長4-5mm, 花藥長2-2.5mm, 心皮多數, 被柔毛。 瘦果卵形, 長約3mm, 密生柔毛, 宿存花柱羽毛狀, 長1.5-3cm。 花期7-9月, 果期9-10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460-3200m的山地灌木叢中或疏林下。

資源分佈:分佈于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寧夏、甘肅、青海東部、江蘇、浙江、河南、湖南、四川、貴州、雲南、西藏東部。

【性狀】性狀鑒別 莖藤長達數米, 纏繞或切成段, 細長圓柱形, 直徑2-5mm, 表面綠褐色或褐紫色, 具縱棱, 嫩藤可見柔毛, 質脆, 易折斷, 斷面類白色。 有的具葉, 葉對生, 葉柄較長, 可達4cm, 二回三出複葉, 完整的小葉先端漸尖, 基部圓形, 邊緣疏生粗鋸齒, 有時3裂, 枯綠色。 氣微, 味微苦、澀。

【化學成份】花、葉含槲皮素(quercetin), 山柰酚(kaepferol)等黃酮類化合物。

【性味】味苦;性涼

【歸經】歸肝、膀胱經

【功能主治】清熱利水, 祛風濕, 通經下乳。 。 主主治濕熱淋證, 風濕痹痛, 產婦乳汁不通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6-10g。

【注意】孕婦禁服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