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鮧魚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Yí Yú

【英文名】Oriental sheatfish

【別名】鰋、鯰、鯷、鯷魚、鯰魚、粘魚

【來源】

藥材基源:為鯰科動物鯰魚的全體或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ilurus asotus (Linnaeus)[Parasilurus asotus (Linnaeus)]

採收和儲藏:常年均可捕撈。 捕後, 除去內臟, 洗淨, 鮮用。

【性味】味甘;性平

【歸經】脾經

【功能主治】滋陰補虛;健脾開胃;下乳;利。 主虛損贏弱;脾胃不健;消化不良;產後乳少;水腫;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內服:煮食, 250g。

【注意】1.《本草圖經》:不可與牛肝合食, 令人患風多噎。 2.《紹興本草》:食之過多, 發痼疾。 3.《寶慶本草折衷》:忌鹿肉、牛肝、野雞、野豬。 4.《飲食須知》:同雉肉食, 生癰癤;同鹿肉食, 令筋甲縮。 反荊芥。 5.《本草省常》同牛肉食生惡瘡;同荊芥、犬肉食殺人,

服何首烏者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