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南酸棗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拼音名】Nán Suān Zǎo

【英文名】Axillary Choerospondias Fruit

【別名】五眼果、山棗、人面子、冬東子、酸棗、山桉果、鼻涕果、廣棗、醋酸果。

【來源】

藥材基源:為漆樹科植物南酸棗Choerospondias axillaris (Roxb.)Burtt et Hill的果實(鮮)或果核。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hoerospondias axillaris (Roxb.)Burtt et Hill[Spondias axillaris Roxb.]

採收和儲藏:9-10月果熟時收, 鮮用, 或取果核果曬乾。

【性味】味甘;酸;性平

【歸經】脾;肝經

【功能主治】行氣活血;養心安神;消積;解毒。 主氣滯血瘀;胸痛;心悸氣短;神經衰弱;失眠;支氣管炎;食滯腹滿;腹瀉;疝氣;燙火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30-60g;鮮果, 2-3格言, 嚼食;果核, 煎湯, 15-24g。 外用:適量, 果核煆炭研未, 調敷。

【各家論述】

1.《廣西中草藥》:鮮果, 消食滯, 治食滯腹痛果核,

清熱毒, 殺蟲收斂。 治湯火傷。

2. 南川《常用中草藥手冊》:果核, 醒酒解毒;治風毒起疙瘩成瘡或瘍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