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吃完飯後總覺得堵的慌

吃飯為我們的身體提供營養, 飯後應該感覺到很充實, 而且如果是吃好吃的東西, 也是很愜意的過程。 不過, 有些人吃完飯後總覺得堵的慌, 導致這種情況發生的原因有很多, 胃炎、急性胃炎、消化潰瘍等都會引起類似的感覺, 我們要知道主要的原因。 那麼, 吃完飯後總覺得堵的慌是怎麼回事?下面咱們就來看看吧。

有可能是胃炎導致的, 胃炎是各種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 為最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之一。 按臨床發病的緩急, 一般可分為急性和慢性胃炎兩大類型;按病因不同可分為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炎、應激性胃炎、自身免疫性胃炎等。 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炎其病理改變亦不同, 通常包括三個過程即上皮損傷、黏膜炎症反應和上皮再生。

急性胃炎根據其病理改變又可分為單純性、糜爛出血性、腐蝕性、化膿性胃炎等, 慢性胃炎根據其病理改變可分為非萎縮性、萎縮性和特殊類型胃炎三大類。

各型胃炎的診斷和鑒別診斷主要依據胃鏡檢查。 可以在醫生指導下, 選用一些副作用比較少的藥進行治療。 比如保和丸或者乳酸菌素片兒等。

有可能是消化道潰瘍導致的, 消化性潰瘍主要指發生於胃和十二指腸的慢性潰瘍,

是一多發病、常見病。 潰瘍的形成有各種因素, 其中酸性胃液對黏膜的消化作用是潰瘍形成的基本因素, 因此得名。 酸性胃液接觸的任何部位, 如食管下段、胃腸吻合術後吻合口、空腸以及具有異位胃黏膜的Meckel憩室, 絕大多數的潰瘍發生於十二指腸和胃, 故又稱胃、十二指腸潰瘍。 可以到醫院做胃鏡檢查, 進行確診, 在醫生的建議下進行治療。

也有可能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幽門螺桿菌(Hp)。 首先由巴里·馬歇爾(Barry J. Marshall)和羅賓·沃倫(J. Robin Warren)二人發現, 此二人因此獲得2005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目前已知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發病率的高低與社會經濟水準, 人口密集程度, 公共衛生條件以及水源供應有較密切的關係。

幽門螺桿菌感染現在主要靠抗幽門螺桿菌藥物進行治療。

目前多數學者認為“人-人”“糞-口”是主要的傳播方式和途徑, 亦可通過內鏡傳播, 而且Hp感染在家庭內有明顯的聚集現象。 父母感染了Hp其子女的感染機會比其他家庭高得多。 可以進行抗菌治療,

這個也需要確診後進行有針對性治療。

也可能是脾胃濕熱所致的胃堵, 可以掛中醫門診, 選用一些對症的中藥進行治療。

可以選一些助消化的食物, 比如山楂, 柳丁等, 平時注意要適當運動, 增強身體免疫力。

平時飲食要注意清淡, 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保證腹部溫暖, 心情舒暢, 不要勞累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