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衰弱有7個類型 中醫教你來救治
中醫教你救治神經衰弱
(1)肝血虧虛、血不養心
中醫認為, 肝主藏血, 血虛則肝無以藏, 心失血養, 因而出現血不養心的神經衰弱和各種表現。
故此類型患者, 多見於成年女性, 由於生育過多或反復人流, 或月經量多, 淋漓不淨, 或食欲差, 飲食攝取營養不足, 因而產生血虛。
主要症狀為, 情緒低落, 波動較大, 胸悶, 喜長籲短歎, 時而悲觀失望, 甚則傷心哭泣;過分注意生活小節, 多疑慮, 常為擔心別人不瞭解自己的病痛而苦惱;自覺頭昏, 耳鳴, 乏力, 入睡困難, 夢多, 盜汗, 手足發麻, 月經量多。 舌質紅, 脈弦細。
中醫治法:原則以養血安神為主。
中藥方組成:酸棗仁30克, 川芎10克, 知母12克, 茯神15克, 灸甘草6克, 遠志6克, 熟地24克, 山萸肉10克, 白芍10克, 丹皮10克。
(2)心脾兩虛
患者多因勞心過度, 或日夜苦讀, 或操心家事、事業過度, 傷心耗血;或婦女崩漏日久, 產後出血;久病體衰, 大手術後等, 均能導致氣血不足,
中醫認為, 心主神明, 脾藏意, 主思, 思虛過多則氣機阻滯、不暢, 脾胃動化無力, 以至氣血不足, 不能養心安神, 導致神經衰弱。 所以神經衰弱多以青壯年, 或從事腦力勞動者多見。
主要症狀為, 精神困倦, 自覺軀體易疲勞, 對日常工作感到吃力;記憶力差, 閱讀書籍不能很好記憶, 勉強記憶則引起頭痛;一般情況下頭暈, 工作緊張時可昏倒;有時困倦思眠, 但睡不沉;心悸氣短, 上樓走路時較為明顯;食欲不振, 大便稀少;婦女多有經期錯後、量少、色淡等現象;或一月行經兩次, 經量較多, 經期上述症狀會加重;患者目前或以往有崩漏、月經過多、貧血、大手術等病史;一般形體瘦弱,
中醫治法:原則以補益心脾, 養血安神為主。
中藥方組成:黃芪15克, 黨參15克, 炒白術10克, 當歸12克, 茯神15克, 炒棗仁30克, 遠志10克, 柏子仁10克, 龍眼肉30克, 山楂15克, 木香6克, 灸甘草6克。
(3)痰熱內擾
中醫認為, 痰是人體臟腑功能活動失調的病理產物, 多由於氣機不暢, 體液迴圈受阻而產生。 此類型患者多為平時嗜酒成性, 過食油膩, 損傷脾胃, 滋生痰熱。 痰熱內擾心神, 心神不安, 於是出現神經衰弱的各種表現。
主要症狀為, 入睡困難, 或易驚醒, 或多惡夢;煩躁, 易怒, 缺乏耐心, 易激動;頭痛, 心悸, 食欲不佳, 腹脹, 大便幹結, 小便黃短;舌質紅, 苔黃厚。 脈滑數。
中醫治法:原則以清熱化痰, 寧心安神為主。
中藥方組成:黃連6克, 竹茹10克, 法半夏10克, 茯苓18克, 陳皮10克, 生甘草6克, 夜交藤18克, 膽南星6克。
(4)腎陰不足、精關不固
中醫認為, 腎主藏精, 若心腎不交, 呈現腎陰虛於下, 心陽亢於上的狀態, 必致精關不固, 精關不固, 則遺精。
此類型患者, 多為青年男性, 或心身過勞, 致使腎陰不足, 腎水不能上濟於心, 心腎不交所致。 對此類型患者, 應加強引導, 其病症的發展, 與其自控力有關。 特別受到性解放等不良影響, 或黃毒侵害, 由頻繁遺精, 思想壓力, 注意力不集中, 記憶力減退, 產生神經衰弱。 因而, 思想引導往往比藥物治療更重要。
主要症狀為, 滑精、患者感到恐懼;注意辦不集中, 短時期內記憶力明顯下降;精神萎靡, 頭昏, 失眠多夢, 腰酸膝軟, 盜汗;舌質紅少苔, 脈細數。
中醫治法:原則以滋陰固精, 寧心安神為主。
中藥方組成:熟地24克, 山萸肉18克, 淮山藥12克, 茯苓10克, 澤瀉10克, 丹皮10克, 酸棗仁30克, 生龍骨30克,
(5)腎陽不足、精關不固
中醫認為, 腎為人體生命之根本, 主藏精, 同時可藏元陽, 元陽是人體生長、發育的動力, 是推動生命活動的動力, 因而腎陽虛必然導致一系列病理變化。 腎陽虛, 命門之火衰弱。 精泄太多, 則腦髓不能充養, 心神失養, 於是出現記憶力減退、失眠、煩躁等神經衰弱的一系列表現。
主要症狀為, 精神疲憊, 頭昏, 氣短, 乏力, 記憶力差, 面色晄白, 對一般事物不感興趣, 生活缺乏熱情;滑精;舌質淡紅, 脈弱。
中醫治法:原則以益腎溫陽澀精為主。
中藥方組成:熟地24克, 山萸肉12克, 淮山藥10克, 巴戟天10克, 菟絲子12克, 枸杞12克, 懷牛膝10克, 鹿膠10克, 龜膠10克, 杜仲15克。
(6)肝胃不和
中醫認為, 由於七情失調, 脾氣暴躁, 鬱怒傷肝,肝氣鬱結,肝木橫逆侮土,胃失和降而成。此類型患者,多有慢性胃病史,而其神經衰弱的症狀,往往與消化系症狀相伴而生。兩脅脹痛,胃不和則失眠、多夢。
主要症狀為,胃氣不舒引起失眠,兩脅脹滿,胃痛,呃逆,噯氣,口泛酸水,頭暈頭脹;心情鬱悶,煩躁易怒;舌質淡紅,脈弦。
中醫治法:原則以調和肝胃,理氣降逆為主。
中藥方組成:旋複花12克,代赭石15克,法半夏10克,竹茹10克,枳實10克,茯苓15克,郁金10克,穀芽10克。
(7)濕熱留連
此類型患者,多見於有慢性咽炎、慢性鼻竇炎者。平素嗜煙、嗜酒,或感冒治療不徹底,溫熱之邪留連于上焦,擾亂頭腦清竅,清竅不聰,出現與西醫神經衰弱有關症狀。
其主要症狀為,患者長時間自感咽喉不適,或有梗阻感,每遇感冒而加重;頭昏、頭痛、失眠、煩躁、胸悶,喜歎息;小便灼熱,大便時見幹結,鼻塞,不聞香臭,咽喉暗紅,舌質紅,苔薄黃膩,脈弦,寸浮。
中醫治法:原則以清利濕熱為主。
中藥方組成:銀花10克,連翅15克,馬勃6克,射干10克,牛蒡子10克,葛根15克,黃芩10克,黃連6克,生甘草6克。
鬱怒傷肝,肝氣鬱結,肝木橫逆侮土,胃失和降而成。此類型患者,多有慢性胃病史,而其神經衰弱的症狀,往往與消化系症狀相伴而生。兩脅脹痛,胃不和則失眠、多夢。主要症狀為,胃氣不舒引起失眠,兩脅脹滿,胃痛,呃逆,噯氣,口泛酸水,頭暈頭脹;心情鬱悶,煩躁易怒;舌質淡紅,脈弦。
中醫治法:原則以調和肝胃,理氣降逆為主。
中藥方組成:旋複花12克,代赭石15克,法半夏10克,竹茹10克,枳實10克,茯苓15克,郁金10克,穀芽10克。
(7)濕熱留連
此類型患者,多見於有慢性咽炎、慢性鼻竇炎者。平素嗜煙、嗜酒,或感冒治療不徹底,溫熱之邪留連于上焦,擾亂頭腦清竅,清竅不聰,出現與西醫神經衰弱有關症狀。
其主要症狀為,患者長時間自感咽喉不適,或有梗阻感,每遇感冒而加重;頭昏、頭痛、失眠、煩躁、胸悶,喜歎息;小便灼熱,大便時見幹結,鼻塞,不聞香臭,咽喉暗紅,舌質紅,苔薄黃膩,脈弦,寸浮。
中醫治法:原則以清利濕熱為主。
中藥方組成:銀花10克,連翅15克,馬勃6克,射干10克,牛蒡子10克,葛根15克,黃芩10克,黃連6克,生甘草6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