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獨葉一枝花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滇南本草》

【拼音名】Dú Yè Yì Zhī Huā

【英文名】Herb of Flabellate Hemipilia

【別名】雨流星草、腎子草、扇唇舌喙蘭、雞腎參、獨葉參、單腎參、一面鑼、落地還陽、雞蛋參、獨葉一枝槍

【來源】

藥材基源:為蘭科植物扇唇舌喙蘭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emipilia flabellata Bur.et Franch.[H.cordifolia Lindl.var.sub-flabellata Finet;H.flabellata Bur.et Franch.var.grandiflora Finet]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 洗淨, 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扇唇舌喙蘭, 多年生草本, 高20-28cm。 塊莖長橢圓形, 長1.5-3.5cm。 莖稍彎曲, 基部僅有1葉, 廣心臟形, 長2-10cm, 大小變化很大, 先端尖, 基部心形或圓形, 抱莖, 全緣, 上面綠色, 具紫色斑點, 背面紫色。 花莖中部有2鱗片。 總狀花序長5-10cm, 常具3-10朵花;花苞片披針形, 短於子房;花中等大;萼片綠色, 中萼片近卵形, 長9-10mm, 寬3.5-4mm, 先端鈍, 側萼片斜卵表, 等長, 寬5mm, 先端鈍;花瓣紫紅色, 闊卵狀披針形, 稍短於萼片, 近急尖;唇瓣扇形, 紫紅色, 長9-10mm, 寬8-9mm, 先端及邊緣倖免具不整齊細鋸齒, 基部驟狹成短爪;距綠白色, 長15-19mm, 長於子房, 漸尖, 短口外具2枚胼胝體;子房細圓柱形, 無毛。 蒴果,

種子小, 多數。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500-3200m的林下、林緣或石灰岩石縫中。

資源分佈:分佈于雲南、四川、西藏等地。

【性味】甘;微苦;平

【歸經】肺經

【功能主治】滋陰潤肺;補虛;止血。 主肺熱燥咳;癆嗽;虛損勞傷;虛熱;盜汗;腎虛腰痛;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5-30g;或入丸、散。 外用:適量, 鮮葉搗敷;或幹葉研末撒。

【附方】①烏鬚髮:獨葉一枝花同草果搗爛, 曬乾為末, 合丸。 每服一錢, 以扁柏葉一錢同服之。 (《滇南本草》)②治虛熱:雨流星草五錢至一兩, 燉肉吃。 (《貴州草藥》)③治肺燥咳, 吐腥臭痰:雨流星草、馬鞭草、車前草各五錢。 煨水服。 (《貴州草藥》)

【各家論述】《滇南本草》:治一切諸虛百損, 五勞七傷, 腰疼腿痛。 取花為末, 生肌長肉。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