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風引湯的功效與作用

風引湯以幾種常見的中藥材為主要原料, 採用藥食同源的純天然中醫配方, 經現代先進工藝技術提取精製而成, 下面我們來看一看 風引湯有哪些功效與作用。

【別名】 紫石煮散(《備急千金要方》卷十四)、癲癇湯(《普濟方》卷三七八)。

【處方】 大黃 乾薑 龍骨各56克 桂枝42克 甘草 牡蠣各28克 寒水石 滑石 赤石脂 白石脂 紫石英 石膏各84克

【制法】 上十二味, 杵末粗篩, 以韋囊盛之。

【功能主治】 清熱熄風, 鎮驚安神。 主治癲癇、風癱。 突然僕臥倒地, 筋脈拘急, 兩目上視, 喉中痰鳴, 神志不清, 舌紅苔黃膩, 脈滑者。

【用法用量】 每服6~9克, 用井花水300毫升,

煮三沸, 溫服100毫升。

【摘錄】 《金匱要略》卷上

【別名】 風飲湯(《普濟方》卷二四四)。

【處方】 麻黃 石膏 獨活 茯苓各6克 吳茱萸 秦艽 細辛 桂心 人參 防風 芎勞 防己 甘草各3克 乾薑4.5克 白術9克 杏仁6枚 附子3克

【制法】 上十七味, 哎咀。

【功能主治】 祛風散寒, 除濕通絡。 主治兩腳疼痹, 腫或不仁, 拘急, 屈不得行。

【用法用量】 以水1.6升, 煮取300毫升, 分三服。 取汗佳。

【摘錄】 《備急千金要方)卷七

【別名】 風引大豆湯

【處方】 大豆3升, 附子3兩(炮), 枳實(炙)4兩, 澤瀉4兩, 橘皮4兩, 甘草(炙)2兩, 茯苓2兩, 防風2兩。

【功能主治】 腳氣, 痹滿上氣, 遍身脹, 膝疼, 並去風濕痛。

【用法用量】 風引大豆湯(《聖濟總錄》卷八十二)。

【注意】 忌豬肉、冷水、海藻、菘菜、酢物。

【摘錄】 《外台》卷十九引唐臨方

【別名】 紫石煮散、紫石湯、引風湯、紫石散、癲癇湯

【處方】 大黃4兩, 乾薑4兩, 龍骨4兩, 桂枝3兩, 甘草2兩, 牡蠣2兩, 寒水石6兩, 滑石赤6兩, 石脂6兩, 白石脂6兩, 紫石英6兩, 石膏6兩。

【制法】 上為粗末, 以韋囊盛之。

【功能主治】 除熱癱癇;除熱鎮心。 主大人風引, 小兒驚癇瘛疭, 日數十發, 醫所不藥者。

【用法用量】 紫石煮散(《千金》卷十四)、紫石湯(《外台》卷十五引《崔氏方》)、引風湯(《禦藥院方》卷十一)、紫石散(《普濟方》卷一○○)、癲癇湯(《普濟方》卷三七八)。 《千金》本方用法有:大人頓服, 未百日兒服一合, 未能者, 綿沾著口中, 熱多者日四五服。

【注意】 忌海藻、菘菜、生蔥。

【各家論述】 1.《千金方衍義》:此方引風內泄, 故用大黃兼甘草、桂心、滑石、石膏以化風熱;乾薑以為反諜, 使火無拒格之虞;紫石英、寒水石以潤血燥;赤、白石脂、龍骨、牡蠣以補其空,

絕風火複來之路。

【臨床應用】 風癇:永嘉二年, 大人、小兒頻行風癇之病, 得發例不能言, 或發熱, 半身掣縮, 或五六日或七八日死。 張思唯合此散, 所療皆愈。

【摘錄】 《金匱》卷上

【別名】 風飲湯

【處方】 麻黃2兩, 石膏2兩, 獨活2兩, 茯苓2兩, 吳茱萸1兩, 秦艽1兩, 細辛1兩, 桂心1兩, 人參1兩, 防風1兩, 芎藭1兩, 防已1兩, 甘草1兩, 乾薑1兩半, 白術3兩, 杏仁60枚, 附子1兩。

【功能主治】 兩腳疼痛痹腫, 或不仁拘急, 屈不得行。

【用法用量】 風飲湯(《普濟方》卷二四四)。

【摘錄】 《千金》卷七

【處方】 大黃(銼, 炒)4兩, 乾薑(炮)4兩, 龍骨4兩, 桂(去粗皮)3分, 甘草(炙)半兩, 牡蠣(熬)半兩, 凝水石1兩半, 赤石脂1兩半, 白石脂1兩半, 紫石英1兩半, 滑石1兩半。

【制法】 上(口父)咀, 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驚邪風癇厥癲, 口有涎沫, 牽引口眼, 手足少小驚瘛疭,

醫所不治。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 水1盞, 煎至7分, 去滓溫服, 日2次。

【摘錄】 《聖濟總錄》卷十四

以上就是風引湯的一個介紹, 希望通過以上的瞭解之後, 大家對於這一個養生方劑的選擇問題可以更加的注重, 只有我們運用一些比較科學的方法, 説明自己達到養生的目的才更利於我們的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