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六軸子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Liù Zhóu Zǐ

【別名】土連翹、山芝麻、鬧羊花子、天芝麻、羊躑躅果、鬧羊花頭、八厘麻子

【來源】

藥材基源:為杜鵑花科植物羊躑躅的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hododendron molle(Bl.)G.Den[ Rsinense(Lodd.)Sweet」

採收和儲藏:9~10月果實成熟而未開裂時採收, 曬乾。

【毒性】對小鼠的鎮痛作用、最小致死量及其毒性見鬧羊花條。

【炮製】取原藥材, 除去雜質及果柄, 篩去灰屑。

【性味】苦;性溫;有毒

【功能主治】祛風燥濕;散瘀止痛;定喘;止澱。 主風寒濕痹;曆節腫痛;跌打損傷;喘咳;瀉痢;癰疽腫毒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 0.1-0.3g;煎湯, 0.3-0.9g;或入丸、散;或浸酒。 外用:適量, 研末調敷。

【注意】有毒, 不宜多服、久服, 體虛及無瘀者忌服。

【各家論述】

1.《本草從新》:宣, 行血。 治風寒濕痹, 曆節腫脹, 撲損疼痛。

2.汪連仕《采藥書》:治跌打損傷, 能活血疏風。

3.《綱目拾遺》:治疽毒疔瘡。

4.《本草求原》:敷無名腫毒, 可消。

5.《飲片新參》:斂肺, 止汗, 化痰, 定喘咳, 治瀉利遺泄。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