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教育程度越高越長壽!壽命的9個最新發現

長壽是人們永遠都關心的話題。 美國“時代週刊”網站近期刊登了有關長壽的新研究, 指出更多影響壽命的因素。

責任心強, 更長壽。 一項長達8年的研究顯示, 各種性格特徵中, 責任心最有助長壽。 斯坦福大學研究人員表示, 做人謹慎細心、做事耐心有計劃, 像研究人員那樣有點強迫症傾向, 都有助長壽。 這類人做事自覺, 對待婚姻、工作、健康各方面, 往往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不太會因為抽煙、飆車, 不遵醫囑等原因而意外喪生。

飲食定生死。 研究人員發現, 地中海飲食是有助長壽的飲食方式, 即多吃果蔬、堅果以及健康油脂,

如橄欖油。 健康飲食可降低老人患心臟病風險, 甚至能防止記憶衰退。

遺傳有影響。 若父母長壽, 子女未必也長壽, 但會從父母那繼承到一些好處。 近期, 《英國醫學期刊》報導, 某些人之所以更少生病, 可能是大腦分泌的某些化學物質如5-羥色胺和多巴胺比常人更多, 這正是拜遺傳所賜。

受教育程度影響壽命。 美國疾控中心的一份統計顯示, 擁有學士或更高學位的人, 比高中沒畢業的人多活約9年。 蘭德公司衛生經濟學家史密斯表示, 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更容易找到好工作, 從而為人生做出長期規劃, 選擇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努力工作壽命長。 常說壓力大傷身, 但勤奮工作並不意味著會傷害身體。 新研究發現,

努力工作、幹活的人(即使已退休), 他們樂在其中, 並不悲慘, 而是更快樂、更健康, 比消極工作的同行擁有更密切的社交。

心靈影響肉體。 一項研究對參加為期三個月閉關禪修的人做了檢測, 發現其體內細胞端粒酶的活性比對照組平均增強約30%。

過於樂觀不利養生。 性格開朗, 給人的印象通常是無憂無慮, 壓力小, 似乎會更健康。 但研究人員指出, “樂天思維”不一定能帶來長壽, 一個人若過於樂觀, 尤其在面對疾病或康復期, 容易忽略其中風險。

長壽離不開社交。 女性往往有更廣泛的社交網路, 這也是女人比男人更長壽的原因之一。 從朋友、家人以及單位、社會處尋求關心, 有助自我減壓, 甚至可以改善免疫功能。

久坐不動最減壽。

一項研究發現, 過了25歲後, 每多看1個小時電視 (坐著), 就會從預期的整體壽長中扣除22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