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假出遊必須知道的急救知識
長假出遊必須知道的急救知識有哪些?每逢長假, 人們都喜歡外出遊玩。 但到了陌生的地方, 出現意外的情況不可不防。 所以我們要知道旅遊中的突發情況怎麼處理。 那麼, 長假出遊必須知道的急救知識有哪些呢?看看下面的介紹吧。
長假出遊必須知道的急救知識:
1、食物中毒
一旦懷疑自己食物中毒, 要立即停止進食, 用手指、筷子等刺激舌根催吐。 如已經開始嘔吐, 要注意在上吐下瀉之後及時喝水, 以免缺水導致休克。 要提醒的是, 如果因食物中毒引起腹瀉, 並伴有面色蒼白、出虛汗、手腳冰涼等症狀,
2、兒童噎食
一旦發生噎食, 應盡可能把握好“黃金四分鐘”。 在4分鐘內若不能將異物取出, 孩子則有噎食窒息的危險。 對於神志清楚的噎食兒童, 要敦促其主動用力咳嗽, 通過咳嗽產生的氣流, 將堵塞呼吸通道的食物清除出來, 或著形成可以保持呼吸的空隙。 另外, 在患者自救的同時, 要讓其坐好, 上身前傾, 救護者在患者的背後兩肩胛之間以手掌快速有力地拍擊四下。

3、蟲咬、蜂蜇
登山前, 最好穿上長衣長褲, 這是防止蜂蜇、蟲咬的最好辦法。 如果不慎被蚊蟲或蜜蜂叮咬, 可以塗點氨水或肥皂水, 因為大部分蚊蟲所帶的毒素都呈酸性, 用鹼性物質一中和便能解毒, 但馬蜂是例外, 如果被馬蜂蜇了, 要塗抹專門針對蚊蟲叮咬的藥膏(藥店能買到), 塗氨水反而會加重。
4、過敏
過敏體質的人外出前, 一定要帶好藥物。 皮質類激素治過敏見效快, 但很多人擔心其副作用大, 其實大可不必。 專家解釋, 緊急時用一次不會帶來什麼危害。
5、扭傷
不慎扭傷後, 應儘快坐下來休息。 如果周圍有冰水或冰袋, 趕緊敷在患處2—3次, 每次大約10—15分鐘, 以消腫止痛, 如沒有冰塊, 也可用冷水沖洗。 扭傷其實是內出血, 在經過緊急處理後, 最好進行加壓包紮, 做法是用乾淨的繃帶、毛巾壓在患處, 然後抬高患肢, 比如平躺時, 給腳下墊個高枕頭等, 以消除腫脹。
6、燙傷
首先, 要立刻擰開水龍頭對著創面沖, 或用冷水泡。 沖泡時間不少於5分鐘, 或感覺不疼為宜。 還可用冰塊冷敷, 但要防止凍傷,
7、擦傷
小傷口先用水沖淨, 如有酒精, 可以塗抹傷口, 然後用力摁住受傷部位上方的血管, 幾分鐘便可止血, 再貼上創可貼。 如傷口較大, 如動脈割傷, 也需要“加壓包紮(做法同上)”。 如手腕割傷, 先用力掐住上臂的上1/3處, 就是靠近腋窩側, 能摸到脈搏跳動的地方。 然後迅速用止血繃帶或乾淨毛巾、布條綁在此位置處, 多綁幾圈。 最後最大限度地抬高手臂。
8、玻璃劃傷
首先, 你要先想一下, 自己近期有沒有打過破傷風疫苗, 如果沒有, 就需要立刻就醫, 確保傷口沒有被感染。 如果有注射過破傷風疫苗, 那你可以試著把玻璃拔出。 如果很容易就拔出來的話, 用肥皂水沖洗傷口約10分鐘, 然後壓住傷口, 直到止血, 接著用防水繃帶綁住, 這樣的處理方式不會影響你繼續在沙灘上戲耍。

如果你拔不出玻璃, 但是傷口不疼, 最好還是用肥皂水沖洗, 然後再用繃帶綁住傷口, 這樣處理過後, 你就可以繼續做自己的事情啦。 玻璃很可能會在你活動的過程中, 自己“跑出來”。 等傷腳沒那麼痛了之後, 你可以嘗試著解開繃帶查看。 如果此時你還沒有看到玻璃, 但是傷口有了感染的跡象, 比如:流膿、發熱、劇烈疼痛等症狀, 你需要及時就醫。
9、出遊別忘帶3類必備藥
藥劑科副主任陳國明提醒大家, 長假出遊一定別忘了帶必備藥(如暈車藥、感冒藥、抗腸道感染藥等)。 大部分暈車藥都能維持較長時間,過量服藥會增加不良反應的機會,如眩暈。常見的不良反應是頭昏、頭痛、心悸、口幹、胃腸道不適等,因此,過量吃暈車藥不但不能“治暈”,倒可能“致暈”。
對於一些長途旅行的人來說,可能會對異地氣候不適應,很容易患感冒。建議大家出行前備好感冒藥,中成藥、消炎藥以及西藥。在感冒初期可以服用一些感冒沖劑,若到感冒中後期,建議用抗生素類,如果情況還是加重,感冒並伴有高燒,應及時去當地大醫院就診,不可久拖,避免出現感冒引發急性心肌炎。
旅遊在外,如果吃東西不注意或是不適應當地飲食習慣,容易引起腸胃不適或腹瀉。最常見的就是因在外地吃東西不潔,導致腹瀉或是急性腸胃炎,所以隨身備上抗腸道感染的藥物是必要的。
大部分暈車藥都能維持較長時間,過量服藥會增加不良反應的機會,如眩暈。常見的不良反應是頭昏、頭痛、心悸、口幹、胃腸道不適等,因此,過量吃暈車藥不但不能“治暈”,倒可能“致暈”。對於一些長途旅行的人來說,可能會對異地氣候不適應,很容易患感冒。建議大家出行前備好感冒藥,中成藥、消炎藥以及西藥。在感冒初期可以服用一些感冒沖劑,若到感冒中後期,建議用抗生素類,如果情況還是加重,感冒並伴有高燒,應及時去當地大醫院就診,不可久拖,避免出現感冒引發急性心肌炎。
旅遊在外,如果吃東西不注意或是不適應當地飲食習慣,容易引起腸胃不適或腹瀉。最常見的就是因在外地吃東西不潔,導致腹瀉或是急性腸胃炎,所以隨身備上抗腸道感染的藥物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