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肉怎麼做
對於豬肉的製作方法來說, 每一個地方的製作方法都是不同的, 可能一些地方的朋友喜歡拿豬肉來炒一些我們常吃的蔬菜, 比如製作成鹹菜炒豬肉或者豆角炒豬肉等, 而有些地方可能喜歡將豬肉做成鹹肉, 這樣更有助於我們保存食物, 而且可以讓豬肉的味道變的更香, 所以我們應該根據自己的口味去選擇豬肉的製作方法。
對於江西或者湖南地區來說, 醃制豬肉可能是比較常見的, 因為那裡的朋友比較喜歡吃鹹肉。 鹹肉的製作需要一個過程, 主要是通過元才來整修、開刀技巧、初次上鹽、上缸複鹽以及醃制時間。
醃制鹹肉的方法.
1、原料整修
原料為新鮮肉時, 必須攤開晾透;凍肉則要攤開散發冷氣, 待微軟後分割處理。 連片、段頭肉要修淨血槽、護心脂、腹腔碎脂、腰窩碎脂和衣膜。 豬頭要取出豬腦, 但不要影響豬頭的完整, 並在左右額骨各斬一刀,
2、開刀技巧
為保證產品品質和縮短加工期, 一般在氣溫10℃以上或豬身過大時, 應開刀門。
方法:
2.1 每片在頸肉下第一根肋骨中間用刀戳進去, 刀門的深度約10釐米, 要把肩胛骨與前腳骨、骱骨切斷, 同時將刀尖戳入肩胛骨下面, 把骨與精肉劃開, 但不要劃破表皮。
2.2 在夾心背脊骨上面, 開一橫刀, 外口寬約8釐米, 內部寬約15釐米。
2.3 在後腿上腰處開一刀門, 須將刀戳至腳蹄骨上, 外口寬約5釐米, 內部寬約13--15釐米, 在上腰中部兩邊開兩刀門, 前部開一刀門。
2.4 在胸膛裡面肋骨縫中劃開2--3個刀縫, 以利醃透。
3、初次上鹽
原料修整後, 即可上少量鹽。 必須將手伸進刀門內擦鹽或塞鹽, 但不宜塞得過緊。 然後在外體皮表面上鹽。 背脊骨以及後腿部分的用鹽應最多,
4、上缸複鹽
氣溫在0--15℃範圍內, 一般在次日即可複鹽, 經7--8天后再次複鹽, 再過10--12天第三次複鹽。 第三次複鹽後10天左右, 就可進行檢驗分般。 注意鹽要擦勻和塞到刀門內各處, 在夾心、腿部、龍骨等地方, 必須敷足鹽。 短肋、軟肋和奶脯等處也應撒些鹽。 每50千克鮮肉用鹽約9千克。 在冬季醃制並及時出售的, 每50千克鮮肉用鹽約7千克。 複鹽時, 需在鹽中摻拌硝酸鈉, 每50千克鮮肉用硝酸鈉25克(冬季用硝量可減為20克)。
5、醃制時間
在冬季及初春季節醃制, 連片、段頭、腿約需1個月時間, 頭、尾、爪約需15--20天;在秋初或春末期間醃制, 需開大刀口, 連片、段頭、腿醃制時間約需20天,
對於這種我們在生活中比較喜歡吃的鹹肉, 我們對它的製作方法應該有一定的瞭解了。 如果你們想要製作出更好的鹹肉, 關鍵的步驟還是醃制的時間和上鹽的量, 這需要你們經過多次的實驗才可以得出更好的結論, 文章提供的數量只是別人製作出來的鹹肉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