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髖關節缺血性壞死

人體中骨骼跟樹木的根部一樣, 如果骨骼出現了問題, 就是動搖了根本, 所以大家在知道自己骨骼患有疾病的時候一定要積極的進行治療。 髖關節缺血性壞死是一種骨骼類疾病, 主要是因為一些外傷導致的骨骼供血受阻所致, 骨頭如果缺血的話就會發生壞死, 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 一起來瞭解下髖關節缺血性壞死的病因都有哪些吧~

一、病因

1.多種原發疾病與缺血性壞死有關。 有些已被證實是誘發因素。

2.最常見的外傷性缺血性壞死的部位是股骨頭、肱骨頭、距骨、腕舟骨。 外傷會因血液供應受阻而導致缺血性骨壞死。 與此同時, 在供應股骨頭和肱骨頭的小動脈之間會形成功能性的開放吻合, 這種現象在人群中比較多見。

3.髖關節脫位會撕裂韌帶和關節囊, 而受損的血管多位於關節囊的折反處。 髖關節脫位超過12小時後, 52%的患者出現缺血性壞死,

而在12小時內恢復的, 骨壞死的發生率為22%。 骨折後行固定術者, 缺血性壞死和萎陷的發生率為11%~45%。

4.非創傷性缺血性骨壞死的最常見部位是髖關節, 其次是肱骨頭。 常見原因:血管內因素引起的終末血管阻塞(如脂肪栓塞、鐮狀細胞、患減壓病的深海潛水夫血管中的氮氣氣泡栓塞);血管外因素引起的如Gaucher細胞增生, 骨髓脂肪細胞增生使骨髓壓力增高。 自發性的膝關節缺血性壞死較常見於老年婦女。

二、臨床表現

1.早期

(1)最先出現的症狀為髖部疼痛、酸脹不適, 可呈持續性或間歇性, 雙側病變可交替性出現疼痛。

(2)髖關節活動正常或輕微喪失, 尤其內旋活動受限明顯。

(3)間歇性跛行。

(4)大轉子叩痛, 局部深壓痛, 內收肌止點壓痛, Thomas征陽性, “4”字試驗陽性。

2.晚期

髖關節各個活動受限, 肢體短縮, 屈曲、內收攣縮畸形, 肌肉萎縮, 患髖可出現半脫位體征, Trendelenburg征陽性。

三、治療

1.非手術治療

適用于青少年患者, 因其有較好的潛在的自身修復能力, 隨著青少年的生長發育, 股骨頭常可得到改建, 對於成年人,

病變屬Ⅰ、Ⅱ期, 範圍較小者也可採用非手術療法:①單側髖關節病變, 嚴格限制患側負重, 可扶拐、帶坐骨支架、用助行器行走;②雙側髖關節病變, 應臥床或坐輪椅;③如髖部疼痛嚴重, 臥床同時行下肢牽引可緩解症狀;④理療;⑤中醫藥治療。

2.手術治療

根據病變分期不同採用不同方法。

①股骨頭鑽孔及植骨術:適用於Ⅱ期, 通過股骨頭壞死區減壓, 有利於重建股骨頭血運。 術後患者儘早開始用下肢持續被動訓練器練習髖關節活動, 離床活動時應扶雙拐, 術側至少半年避免負重。 ②經轉子間旋轉截骨術:適用於Ⅱ期, 通過改變股骨頭的負重面, 使股骨頭的正常軟骨承受應力, 緩解症狀, 改善功能。 ③多條血管束或帶血供髂骨移植術:適用於Ⅱ、Ⅲ期, 清除股骨頭缺血壞死區病灶, 採用帶旋髂深血管束的髂骨塊、縫匠肌髂骨瓣等方法充填壞死區, 以改善股骨頭的血供, 促使塌陷的股骨頭盡可能恢復原來的形狀, 從而使髖關節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④人工關節置換術:適用於Ⅲ、Ⅳ期, 又分為人工股骨頭置換和全髖關節置換術,
可以消除疼痛, 改善甚至完全恢復功能, 療效確切。 ⑤髖關節融合術:多用於長時間站立、經常走動的體力工作者, 以及不適合做其他手術的患者, 因常使關節活動完全喪失, 並且術後不癒合或延遲癒合的機會較多, 故應非常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