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關節缺血性壞死
人體中骨骼跟樹木的根部一樣, 如果骨骼出現了問題, 就是動搖了根本, 所以大家在知道自己骨骼患有疾病的時候一定要積極的進行治療。 髖關節缺血性壞死是一種骨骼類疾病, 主要是因為一些外傷導致的骨骼供血受阻所致, 骨頭如果缺血的話就會發生壞死, 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 一起來瞭解下髖關節缺血性壞死的病因都有哪些吧~
一、病因
1.多種原發疾病與缺血性壞死有關。 有些已被證實是誘發因素。
2.最常見的外傷性缺血性壞死的部位是股骨頭、肱骨頭、距骨、腕舟骨。 外傷會因血液供應受阻而導致缺血性骨壞死。 與此同時, 在供應股骨頭和肱骨頭的小動脈之間會形成功能性的開放吻合, 這種現象在人群中比較多見。
3.髖關節脫位會撕裂韌帶和關節囊, 而受損的血管多位於關節囊的折反處。 髖關節脫位超過12小時後, 52%的患者出現缺血性壞死,
4.非創傷性缺血性骨壞死的最常見部位是髖關節, 其次是肱骨頭。 常見原因:血管內因素引起的終末血管阻塞(如脂肪栓塞、鐮狀細胞、患減壓病的深海潛水夫血管中的氮氣氣泡栓塞);血管外因素引起的如Gaucher細胞增生, 骨髓脂肪細胞增生使骨髓壓力增高。 自發性的膝關節缺血性壞死較常見於老年婦女。
二、臨床表現
1.早期
(1)最先出現的症狀為髖部疼痛、酸脹不適, 可呈持續性或間歇性, 雙側病變可交替性出現疼痛。
(2)髖關節活動正常或輕微喪失, 尤其內旋活動受限明顯。
(3)間歇性跛行。
(4)大轉子叩痛, 局部深壓痛, 內收肌止點壓痛, Thomas征陽性, “4”字試驗陽性。
2.晚期
髖關節各個活動受限, 肢體短縮, 屈曲、內收攣縮畸形, 肌肉萎縮, 患髖可出現半脫位體征, Trendelenburg征陽性。
三、治療
1.非手術治療
適用于青少年患者, 因其有較好的潛在的自身修復能力, 隨著青少年的生長發育, 股骨頭常可得到改建, 對於成年人,
2.手術治療
根據病變分期不同採用不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