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熱議“甲醛白菜”呼吁加大懲罰
近日“甲醛白菜”事件, 在網上鬧得沸沸揚揚, 不少網友也發動攻勢, 呼吁加大懲罰力度;確實, 現實生活中有不少“黑心商家”唯利是圖、利欲熏心,
“甲醛白菜”引發安全擔憂
不法商販對白菜使用甲醛保鮮的報道經幾大門戶網站轉載后引發網民的廣泛關注。 “山東白菜 甲醛”成為百度新聞熱搜詞, 一天內新增相關網頁7309個。
署名為“獨具只眼”的網民認為, 使用甲醛保鮮, 最初只在水產品中使用, 如今連蔬菜也用上了, 長期使用甲醛處理過的食物, 對身體的影響不可小視。
署名“曾繼清”的博文認為, 甲醛在常溫下是氣態, 通常以水溶液形式出現。 甲醛水溶液叫做福爾馬林。 甲醛是有毒物質, 這些毒素輕者會引起慢性中毒,
署名“bit”的博文認為, 甲醛是一種破壞生物細胞蛋白質的原生質毒物, 會對人的皮膚、呼吸道及內臟造成損害, 麻醉人的中樞神經, 可引起肺水腫、肝昏迷、腎衰竭等。 世界衛生組織確認甲醛為致畸、致癌物質, 長期接觸將導致基因突變。
完善食品檢測標準
網民“一直有點煩”說, 雖然我國對蔬菜有嚴格的檢驗標準, 但是甲醛作為最常見的防腐劑之一, 卻并不在檢測項目之中。
有網民認為, 白菜噴甲醛保鮮事件發生, 說明嚴格的檢測也出現了不嚴密的地方。 作為對身體嚴重有害的化學物品, 甲醛應當納入農產品檢測范圍。
署名“賈芳”的博文認為, 目前市場上蔬菜檢測執行的是2010年農業部、最高法、最高檢等11部委聯合下發的“國標”“國標”規定,
呼吁加大懲處力度
“孫敬坤”“芒露”等網民認為, 出現“甲醛白菜”、“甲醛蘑菇”是不法商販唯利是圖, 利欲熏心, 應予以嚴厲懲處。 蔬菜保鮮卻不保質, 使用如此有毒物質竟然成了“潛規則”, 不是商販太無知,
題為《誰“放縱”了甲醛》的網絡評論文章認為, 類似事件反映出監管的粗放和被動。 消費者不投訴不查, 不出大問題不查, 甚至查了也沒有響應的懲罰措施, 致使違法風險遠遠小于收益。 應將監管執法納入法律約束, 強化問責, 迫使監管部門對此保持高壓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