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牛乳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

出自《本草經集注》。

1.《唐本草》:牛乳性平, 生飲令人利, 熱飲令口幹, 微似溫。

2.《綱目》:乳煎蓽茇, 治痢有效。 蓋一寒一熱, 能和陰陽耳。 按《獨異志》雲:氣痢, 用牛乳半斤, 蓽茇三錢, 同煎減半, 空腹頓服。

【拼音名】Niú Rǔ

【英文名】milk

【別名】牛、水牛

【來源】

藥材基源:為母牛乳腺中分泌的乳汁。 現食用的牛乳素普通牛種經高度選育而成的專門乳用品種如黑白花牛等產的乳汁。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2.Bubalusbubalis Linnaeus.

採收和儲藏:取奶牛乳汁, 消毒後鮮用或冷藏。

【原形態】

1.黃牛, 體第1.5-2m, 體重一般在280kg左右。 體格強壯結實, 頭大額廣, 鼻闊口大, 上唇上部有兩個大鼻孔,

基間皮膚硬而光滑, 無毛, 稱為鼻鏡。 眼、耳都較大。 頭上有角1對, 左右分開, 角之長短、大小隨品種而異彎曲無分枝, 中空, 內有骨質角髓。 四肢勻稱, 4路, 均有蹄甲, 其後方2趾不著地, 稱懸蹄。 尾較長, 尾端具叢毛, 毛色大部分為黃色, 無雜毛摻混。

2.角較長大面扁, 上有很多工發紋, 頸短, 腰腹隆凸。 四肢較短, 蹄較大。 皮厚無汗腺, 毛粗而短, 體前部較密, 後背及胸腹各部較疏。 體色大多灰黑色, 但亦有黃褐色或白色的。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1.其性格溫馴, 生長較快。 食植物性飼料。

資源分佈:1.全國各地均有飼養。

2.全國大部分地區均飼養, 以南方水稻田地區為多。

【化學成份】

牛乳的化學組成分因牛的種類、年齡、飼養方法、采乳時間、生活及健康狀況、氣溫的不同而異。

據分析, 每100g牛乳約含水分87g, 蛋白質3.1g, 脂肪3.5g, 碳水化物6g, 灰分0.7g;鈣120mg, 磷90mg, 鐵0.1mg;硫胺素(thiamine)0.04mg, 核黃素(riboflavine)0.13mg, 煙酸(nicotinic acid)0.2mg, 抗壞血酸(scorbic acid)1mg, 維生素(vitamine)A140u。

另據分析, 每100g牛乳含維生素A33μg, 胡蘿蔔素30μg, 抗壞血酸2000μg, 硫胺素38μg, 核黃素20μg, 煙酸85μg, 泛酸35Oμg, 吡哆醇67μg, 生物素3μg, 葉酸5μg, 肌醇18μg。 尚含乳清酸(Oroticacid)約10mg%。

牛乳的蛋白質主要是含磷蛋白質-酪蛋白(casein), 含率平均2.9%;也含白蛋白(albumin)及球蛋白(globulin), 此3種蛋白質都含全部必需氨基酸。 牛乳的脂肪主要是棕櫚酸(cetyl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的甘油酯, 也含少量低級脂肪酸如丁酸(butyric acid)、己酸(hexanoic acid)、辛酸(cholesterol), 色素等;牛乳中的糖主要是乳糖(lecithin), 膽甾醇(cholesterol), 色素等。 牛乳中的糖主要是乳糖(lactose)。 牛乳中的灰分除鈣、磷、鐵外, 尚有鎂、鉀、鈉等。

【藥理作用】

1.降血糖作用牛初乳製劑(bovine colostrum, BC)有降血糖作用。 給II型糖尿病人服用BC後, 空腹和餐後Zh的血糖(PG),

糖化血紅蛋白(HbA)和糖化血漿蛋白(FMN值和GPP值)均較服BC前明顯降低, 血清鉻含量明顯增加, 胰島素分泌量明顯減少。 降糖機制可能與牛乳中所含牛乳鉻複合體(M-LMCr)有關, M-LMCr具有促進葡萄糖氧化和葡萄糖轉化為脂肪的作用。 但實驗未能證實血清鉻含量與PG、HbA1和FMF之間的相關性, 表明降血糖作用尚有其他機制參與。 BC中尚含有豐富的胰島素洋生長因數-I(IGF-I), IGF-I有胰島素樣作用, 並能促進周圍組織對糖的利用, 也可能與BC的降血糖作用有關。

2.降血膽固醇作用從牛乳中分離出的乳清酸(orotic acid, OA)和胸腺嘧啶(thmpine)能抑制膽固醇生物合成酶, 有降血膽固醇作用。 在大鼠肝胞液的酶液中加入加入1.0 mmol/L的OA, 乙酸基乙酸輔酶A硫解酶(AcAdethiolase, I)的活性被抑制73%, 而I為參與膽固醇合成的重要酶。

胸腺嘧啶也有相似的作用。

3.抗感染作用 口服高效價免疫牛初乳(hyperimmum bevine colostrum, HBC)能緩解隱孢子蟲病人的臨床症狀, 並可使實驗動物產生一定的抗隱抱子蟲感染的抵抗力。 隱抱子蟲是人類, 尤其是嬰幼兒和免疫缺陷患者腹瀉的病原體之一。 用HBC餵養小牛, 可使其產生一定的保護性免疫力, 其血清中特異性抗體明顯增加, 並能明顯縮短腹瀉的持續時間和卵囊排放時間。 HBC也可使小鼠產生部分免疫力, 使受感染小鼠腸粘膜上皮的隱抱子蟲數明顯減少。 牛初乳免疫球蛋白濃縮物能誘導抗各種腸病原體的被動免疫, 如用輪狀病毒免疫的牛初乳濃縮物具有抗輪狀病毒作用。

【性味】味甘;性微寒

【歸經】心;肺;胃經

【功能主治】補虛損;益肺胃;養血;生津潤燥;解毒。

主虛弱勞損;反胃噎膈;消渴;血虛便秘;氣虛下痢;黃疸

【用法用量】內服:煮飲, 適量。

【注意】脾胃虛進作瀉中有冷痰積飲者慎服。

【各家論述】

1.《別錄》:補虛贏, 止渴下氣。

2.《千金·食治》:入生薑、蔥白, 止小兒吐乳。 補勞。

3.《本草拾遺》:黃牛乳, 生服利人, 下熱氣, 冷補, 潤肌止渴;和蒜煎三、五沸食之, 主冷氣, 痃癖, 贏瘦。

4.《日華子本草》:潤皮膚, 養心肺, 解熱毒。

5.《滇南本草》:水牛乳, 補虛弱, 止渴, 養心血, 治反胃而利大腸。

6.《綱目》:治反胃熱噦, 補益勞損, 潤大腸, 治氣痢, 除疸黃, 老人煮粥甚宜。

7.反胃噎嗝, 大便燥結, 宜牛、羊乳時時咽之, 並服四物湯為上策。

8.《本草經疏》:牛乳乃牛之血液所化, 其味甘, 其氣微寒無毒。 甘寒能養血脈, 滋潤五臟, 故主補虛贏, 止渴。

9.《重慶堂隨筆》:牛乳滋潤補液,

宜於血少無痰之證, 惟性溫而膩, 若有痰火者, 反能助痰滯膈而增病也。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