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韌帶疼痛怎麼辦?
何為三角韌帶?在醫學上的解釋就是處在踝關節內側的一種韌帶結構, 其實就是我們足部的運動都需要三角韌帶的支撐, 尤其是對於運動員來說。 但是在生活中, 由於運動時不小心或是走路扭傷等, 都可能導致三角韌帶出現問題, 比如三角韌帶疼痛。 這時候人們應該怎麼辦才好?
治療
韌帶損傷後應馬上採取制動、局部降溫以延緩和減輕腫脹和出血, 同時鎮痛, 及時到醫院就診。 患者骨折後, 必須完全糾正骨折斷端的成角畸形與旋轉移位及肢體縮短, 避免影響膝踝關節的負重功能, 固定後, 即刻指導患者進行踝關節的背屈活動及股四頭肌收縮鍛煉。 穩定型骨折固定2星期後, 在醫生指導下作抬腿及屈曲膝關節活動, 3星期後, 在夾板繼續固定下, 可以離床雙拐不負重步行。 後期可作搓揉舒筋及蹬車活動。
對局部損傷比較嚴重的擠壓傷、開放性骨折以及曾有較長時間紮止血帶及包紮過緊的病員, 特別要注意觀察傷肢有無進行性的腫脹, 尤以肌肉豐富處為重點, 如已發生皮膚緊張、發亮、發涼、起水皰、肌肉發硬、足背動脈捫不出、肢體顏色發紺或蒼白等, 即是筋膜間隙綜合征的表現。
1.急性損傷
三角韌帶急性損傷如果外踝骨折及下脛腓聯合復位後關節對位和穩定性得以恢復, 無需手術修補三角韌帶。 若治療不當, 可能導致踝關節慢性不穩定。 如果踝關節骨折復位後仍殘留踝關節內側間隙增寬, 則可能是斷裂的三角韌帶嵌入所致, 需要手術探查和處理。
2.慢性損傷
積極治療有症狀的三角韌帶慢性損傷患者, 重建韌帶結構, 恢復踝關節內側穩定性, 同時注意伴發損傷的治療。
預防
預防直接或間接暴力可減少發病率。 若發生骨折, 應針對不同骨折部位積極預防不同的併發症, 防止缺血, 壞疽, 影響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