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西南小陰地蕨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Xī Nán Xiǎo Yīn Dì Jué

【別名】西南陰地蕨

【來源】

藥材基源:為陰地蕨科植物薄葉陰地蕨的全草或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cepteridium daucifolium(Wall.ex Hook.et Grev.)Lyon[Botrychium daucifolium Wall.ex Hook.et Grev.]

採收和儲藏:全草四季均可採收;根莖秋季採挖, 去葉與鬚根。 均洗淨, 曬乾或鮮用。

【原形態】多年生蕨類植物, 植株高約40cm。 根莖粗短, 直立或斜生, 具肉質根, 粗壯, 不分枝。 總葉柄長10-12cm, 粗大而多汁, 無毛或稍有疏毛;營養葉柄長7-8cm;葉片草質, 近五角形, 長15-20cm, 寬17-24cm, 基部深心形, 先端漸尖, 三回羽狀分裂;羽片6-7對, 互生, 有柄, 第1對羽片最大, 三角形, 長10-15cm, 寬5-10cm, 二回羽狀分裂;二回羽片4-5對, 狹卵形至寬披針形, 基部下側1片最大, 長約8cm, 寬約3cm,

羽狀分裂;裂片卵形或寬卵形, 邊緣具狹長的尖齒, 第2對以上的羽片漸縮小, 卵形至寬披針形;葉脈較明顯。 孢子葉自總葉柄上長出, 高出營養葉, 葉柄長14-16cm。 孢子囊穗長10-12cm, 二至三回羽狀, 散開呈圓錐狀;孢子囊球形, 黃色。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600-3200m的溪邊林中。

資源分佈:分佈於西南及華南。

【性味】甘;辛;微寒

【功能主治】清肺止咳;解毒消腫。 主肺熱咳嗽;痄腮;乳癰;跌打腫痛;蛇犬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5-30g。 外用:適量, 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