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夏初帶娃這樣玩 收獲滿滿學習力

講家長課, 或者做家長訪談時, 總有家長問我:老師, 你總說讓我多陪伴孩子, 可是我該怎么陪伴孩子呢?做完了作業, 不就讓他自己玩嗎?我們今天就來聊聊, 陪孩子, 除了寫作業, 還可以做點啥?

初夏時節, 氣候宜人, 帶著孩子在戶外多玩耍, 不僅對于孩子的認知、身體靈活度有助益, 還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以及獲得更多的學習能力。 下面幾種游戲大家可以陪3至12歲的孩子一起玩。

發展想象力的游戲

心理建構:一些想象力的游戲具有自我確認的效果, 孩子們心理層面對自我的認知和理解, 會在想象的過程中呈現出來。

同樣的, 他們對外在環境的感受與需求, 也會在想象中呈現出來。

學習能力:我非常喜歡用這種游戲來和孩子對話, 引導他們自由聯想, 并且發動想象力, 把自己想要表達的說清楚。 不僅促使想象力的發展, 還對于表達能力進行了鍛煉。

具體操作:帶著孩子出游, 看到一些自然中的美好事物, 比如美麗的花朵。 可以引導孩子想象自己就是那叢花兒, 想一想自己的花朵大不大?是什么顏色的?有什么樣的香味?枝條和根的樣子是什么樣的?這叢花生長在哪里?身邊都有什么樣的植物和動物?都是誰在照顧自己?等等問題。

發展自我呈現能力的游戲

心理建構:水、沙子和泥巴、彩色顏料等藝術類的材質, 讓孩子玩起來,

具有療愈心理創傷的作用。 我們經常在兒童的心理治療中看到藝術治療(比如畫畫、比如沙盤游戲、比如曼陀羅繪畫等)有幫助孩子重構自己經歷過的創傷情境、呈現現實、接受并且解決痛苦的感覺、發展出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一個連續性的作用。

學習能力:對于孩子來說, 運用畫筆進行涂抹或用泥巴塑造, 并不代表什么藝術, 只是在呈現他們自己內在的情緒情感而已。 這種呈現方式帶來了應用事物的信心, 對于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是一個極大的支持。

具體操作:我們可以在帶孩子外出游玩時, 引導孩子就他所塑造出來的物品進行描述, 表達他們的情緒狀態, 在這些只言片語中交流, 引導孩子自由表達他們內在的感受。

發展規則意識的團體游戲

心理建構:規則感的形成, 不僅包括孩子對自己言行的覺察和約束, 還包括孩子對別人行為形成負面情緒時的處理。 所以我們不僅需要引導孩子思考自己為什么要遵守規則, 還要思考假如自己不遵守規則會怎么樣?別人遵守規則會怎么樣?別人不遵守規則會怎么樣?以及我們該如何面對這些現象?

學習能力:孩子的人際關系能力和情商水平, 會隨著這種游戲的開展而豐富起來, 孩子會獲得在校園內與同學相處的經驗。

具體操作:孩子們的競賽, 比如分小組吹乒乓球、兩人三足、踢足球等。 在游戲中他們能夠體驗合作、競爭的關系, 體驗和平競爭的感受和惡意競爭的感受。

在適當情境中做角色扮演活動, 把說教分解成不同角色的參與, 有助于孩子產生游戲的興趣。 對于小學階段的孩子, 還可以利用環境中的不同因素去討論, 給孩子更多樣化的游戲方式。

發展表達沖突的過家家游戲

心理建構:在游戲中, 孩子們通常會創造出一個和自己的經歷相像的場景出來, 同時對于游戲中的人物, 他們也會認定其中一個是具有和自己相同感覺的。 這種方式會賦予游戲中的布娃娃或者某個塑造的人物角色鮮活的感受, 是引導孩子呈現沖突、面對沖突、解決問題的積極方法。

學習能力:孩子們在游戲中的呈現, 是對自己生活經歷的凝練和感悟, 他們賦予角色的心理動態和言行表現, 是復制了自己的生活經驗的結果。

所以這個行為也是對他們大腦中具象的一種再次呈現, 給到孩子更豐富的多樣化的體驗和感受, 豐富他們內在的感官和神經系統, 有助于發展他們的表達能力。

具體操作:利用游玩場所的條件, 和孩子一起講故事, 用自己的感受去貼近孩子的感受。 關注其中的沖突部分, 觀察孩子自己對于沖突有哪些方法, 幫助他用更多方法去解決這個沖突。

以上, 看起來比較理論化的4類游戲, 事實上在操作過程中非常有趣。 需要家長用平和的心態與孩子相處, 帶孩子一起體驗這些游戲, 增長他們的學習能力, 促進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

當家長有意識地向著科學帶孩子的方向前進的時候, 恐輔癥的發作就會越來越少了。

相信不只是在學習的時候, 我們才需要關注孩子。 正相反, 把學習還給孩子只提供幫助, 關注孩子的情緒感受、內在應對能力才是對孩子最大的支持!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王晶)

[ 責編:云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