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菜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Pǔ Xián Cài
【別名】石格菜、丘乳巴。
【來源】
藥材基源:為十字花科植物大葉碎米薺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rdamine macrophylla Willd.
採收和儲藏:春、夏季採集, 洗淨, 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大葉碎米薺 多年生草本, 高30-100cm。 根莖細長而粗壯, 匍匐延伸, 密被纖維狀的鬚根。 莖較粗壯, 圓柱形, 直立, 有時基部傾臥, 單一或上部分枝, 表面有溝棱。 奇數羽狀複葉, 基生葉有長柄, 通常由於早期枯落而不存在;莖生葉通常4-5枚, 具葉柄, 柄長2.5-5cm, 小葉4-5對, 頂生小葉和側生小葉均為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 長4-9cm, 寬1-2.5cm, 先端鈍或短漸尖, 邊緣有鋸齒, 頂生小葉基部楔形, 無小葉柄,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600-4200m之間。 的山坡灌木林下、溝邊、石隙、高山草坡潮濕處。
資源分佈:分佈于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甘肅、青海、新疆、湖北、四川、貴州、雲南、西藏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 根莖細長, 其上可見須狀根。 莖圓柱形, 具縱棱, 直徑約0.5cm,
【性味】甘;淡;平
【功能主治】健脾利水消腫;涼血止血。 主脾虛;水腫;小便不利;白帶崩漏;尿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9-15g;或燉肉服。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