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腐巴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綱目拾遺》

【拼音名】Fǔ Bā

【別名】鍋炙(《藥性考》), 豆腐鍋巴(《慈航活人書》)。

【來源】為煮豆漿時鍋底所結之焦巴。

【功能主治】

治翻胃, 痢疾, 血虛淋濁, 腸風下血, 血風瘡。

①《藥性考》:開胃, 消滯, 逐積。

②《綱目拾遺》:治淋濁, 補血。

【用法用量】內服:入散劑。 外用:研末調敷。

【附方】

①治翻胃:豆腐鍋巴, 黃色者佳, 炒研末, 每服三錢, 沙糖湯調服, 白湯下。 (《神方珍記》)

②治痢疾:陳冬米(炒)、豆腐鍋巴, 二味各等分為細末, 空心白湯調服二、三錢, 服後宜餓半日。 (《神方珍記》)

③治淋濁, 補血:豆腐鍋巴一兩, 川連一錢, 同搗丸如桐子大, 每服五錢。 亦帶蜜糖滾水吞下, 白帶砂糖湯下,

熱淋尿血白湯下, 腸風下血陳酒下。 (《慈航活人書》五效丸)

④治血風瘡:先將豆腐泔浸洗去靨, 以布拭幹, 用川連、腐巴粉末, 真麻油調搽, 幹則再塗。 (《慈航活人書》)

【摘錄】《*辭典》